最近一位新晋“网红”、26岁的黑人小伙吸引了我的注意。他的名字叫AndrewJohnson,曾是一名健美运动员,后来诊断出心脏病而安装起搏器。试想换了平常人,此后的人生道路怕是只能做个“安安静静的美男纸”。但是这个小伙子却带着维持生命的起搏器,更为奋进地投入到健身训练中去!网友看着各式健美帅图,心里却七上八下:这真是用生命在健美!听上去很励志,可是心脏受得了吗?

无独有偶,就在前几天网曝一位中年男性在安装起搏器的情况下举哑铃、做俯卧撑,结果因为幅度太大而拉脱了起搏器的电极,医院急救。

同样是安装起搏器,为什么一个可以继续“健美生涯”,而另一位却险些因小失大?且门诊上更多亟待安装起搏器的患者仍在“凑合着过”……我们从头说起。

      哪些人需要考虑安装起搏器?

在门诊不时听到患者气喘吁吁跟我说:“我的心率只有40,得安起搏器!”没错,心跳“40次/分”确实提示要安装起搏器,但是否安装还应结合原发病和是否伴有供血不足等症状。

常见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有哪些?

1.窦房结功能障碍

心脏窦房结/周围组织因为病变导致功能异常,引发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动过缓。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慢快综合征、窦房结变时性功能不全等病症。

症状表现:脑供血不足、心肺供血不足、周围组织供血不足。患者多有头痛、头晕、耳鸣、乏力、胸闷和睡眠差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失语、运动障碍和晕厥等。

2.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

前者简言之就是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电激动”传导异常,导致心脏不能“按时、按点”正常收缩和泵血,引起各脏器供血不足。依照严重程度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后者是指房室结以下的传导系统明显异常,导致心跳明显减慢且心房心室收缩完全脱节、各干各的。

症状表现:轻者可感觉到心悸和心搏暂停、乏力、头晕和心绞痛,重者可以晕厥、猝死等。

3.其它

神经介导性头晕、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扩张性心脏病、长QT综合征等。

别看适应证很明确,但临床上更多遇到的是患者本应该安装起搏器,却因为各种顾虑选择“先扛着”。

有一位朋友,四十岁的时候检测出慢-快综合征(需按装起搏器),结果他犹犹豫豫一拖就是十年。如今心脏明显扩大,生活质量更是大大下降,再安装起搏器也是今非昔比了。

可以明确的说:如果发现自己清醒心跳<40次/分;或者虽然心率在40次/分以上,但伴有供血不足的症状(头昏、眼花、胸闷和气短,甚至晕厥);还有些年轻人平时心率不慢,但运动后常出现晕厥情况,提示可能存在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出现上述医院就诊,以确定是否需要安装起搏器。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心动过缓都要安装起搏器!

比如急性心梗患者的心跳慢有可能是一过性的(经溶栓或/和支架等治疗改善相应心肌供血后可恢复);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含利血平的复方降压制剂等)也可能导致心跳减慢,停药后心率很快恢复正常;有一些心跳慢由疾病引起,较常见的有甲状腺功能减退、颈动脉窦压迫综合征和急性下壁心梗等。找准病因及时治疗后,心跳可逐渐复原。

还有一些特殊的群体,如运动员。由于他们训练有素,心肌收缩力强,一次泵血量高于普通人。虽然安静的时候心率较慢,但每分钟的射血量己足于满足机体的需要。而运动开始后心跳会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而上升,所以无需特别担心或干预。

当然,心动过缓的症状有时不太典型,如头晕、全身乏力、爱睡觉等较常见,也有严重的患者出现晕厥、意识丧失和心绞痛等,大家很难联想到心动过缓。不过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测一分钟脉搏数,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比较有效。

安装起搏器后还能好好过日子吗?

起搏器安装很简单(无需开胸),整个过程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手术本身是没有什么风险,不需要针对起搏器特别照顾,因而不会增加“额外的治疗”。但为防止放置起搏器的囊袋出血感染,术前一般要停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一周以上,除非是术者认为创伤不大或病情危急时。考虑到患者很可能存在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脑血管、冠心病等,手术后亦应密切观察伤口和起搏器功能是否正常运行等。

网络上有不少关于安装起搏器后仍然实现人生价值的成功案例,因为他们知病并治病,且在背后付出了超越常人更多的努力。但是希望大家不要只欣赏“美景”,更不能随意模仿。

具体来说,安装起搏器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体力活动要适量,应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术后1-3个月要避免剧烈运动,但可以适当做些日常工作和家务活,也可选择如散步、慢跑、练气功、种花等低强度活动。手术3-6个月后,体质好的中青年可以恢复工作,老年患者应遵医嘱运动。(二)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心情开朗、保持情绪稳定,同时要戒掉烟酒,吃饭不宜过饱。此外,还要细心保护埋置起搏器处的皮肤,避免外力撞击。(三)要学会自测脉搏,自我监测起搏器工作情况。术后监测脉搏应该保证每天在同一种身体状态下,如每天清晨醒来或静坐15分钟后监测脉搏。在安置初期及电池寿命将至时,初期探测脉搏可了解起搏情况,末期探测则可及早发现电池剩余能量。(四)患者还要有随访意识,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应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及今后的每年门诊随访一次,以鉴定起搏器工作是否正常。待接近起搏器限定年限时,要缩短随访时间,若自觉心悸、胸闷、头晕、自测脉搏缓慢,或出现呼吸困难、腿部和脚腕部肿胀等情况,医院就诊。(五)坚持必要的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不能根治心脏的原发病,病人不能麻痹大意,仍需服用冠心病等药物。(六)患者应随身携带心脏起搏器卡片,看医生时应主动告诉医生已安装起搏器。同时,还要避免外界因素对起搏器功能的干扰:1.安装后避免接近大磁场,一般电器不用担心,接听手机要放在安装部位的对侧耳朵。按医嘱定期检查起博器功能和电池情况。2.如果没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的限制,埋植起搏器后可恢复正常工作。3.刚植入起搏器的第一周,植入侧的手臂不要高举过头或剧烈活动。4.植入后的三个月内,植入侧的手臂避免作剧烈活动。5.以后的生活中,避免用起搏器植入侧的手臂负重。6.如果开车,避免安全带撞击或压迫起搏器,可垫一个垫子以分散压力。7.避免打开引擎盖修理汽车发动机。8.洗桑拿或热水浴原则上对起搏器没有影响,但如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脏病(如冠心病严重,血管病变没有干预),水温过高可能对您不利,请您在出院时或以后复查时征求医生的建议。9.性生活原则上不影响起搏器,而与原发病有关,请征求负责医生的意见。10.适度饮酒不影响起搏器。起搏器本身不受饮食的影响。11.如乘飞机,出示起搏器卡可免除安全检查。12.避免使磁铁靠近起搏器,包括所有的磁疗健身器械、微波炉等。13.保证所有的常用电器接地,避免接触漏电的设备。14.使用手机时保证距离起搏器30厘米以上,使用无绳电话的原则同手机。15.驾驶摩托车或乘坐剧烈颠簸的汽车时,可能对频率适应性起搏器有影响,具体听从医生的建议。相信科学赢回健康心脏起搏器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且其技术革新仍在不断完善。现在起搏器的分型也很多,不仅仅是作为心率慢患者的一种“心率补充”,还能够减少慢快综合征患者的房颤发作,缩小心衰患者收缩不同步的程度而增加心脏射血,改变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患者“心室收缩顺序”而降低梗阻程度,体内植入除颤器而预防猝死等。但是数据统计我国仍有不少该安装的患者没有安装,因此衷心希望大家就此了解、认识起搏器,让它帮助更多的人摆脱疾病的困扰。起搏器有自己的寿命,但是在“执业”期间,只要呵护得当患者一样可以结婚生子,一样可以上班工作,一样可以追逐自己的梦想。

版权声明:文章部分内容素材来自网络,若涉及到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长按-识别







































得了白癜风怎么办
中医治疗白癜风方法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fowgm.com//kcyyy/176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