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胸痹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轻者感觉胸闷,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提出“胸痹”的名称,归纳病机为“阳微阴弦”,根据本证的临床特点,主要与现代医学所指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关系密切。

本病证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病机有虚实两方面。

病因病机

(1)寒邪内侵:寒主收引,遏制阳气,使得血行不畅,发为本病。

(2)饮食失调: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或者嗜烟嗜酒,导致脾胃损伤,运化失调,聚湿生痰,上犯心胸,阻遏心阳,气机不畅,心脉痹阻而发为此病。

(3)情志失节:忧思伤脾,脾失健运,聚湿成痰;郁怒伤肝,肝气瘀滞,甚则气郁化火,灼津成痰。气滞和痰阻均可使血行不畅,心脉痹阻,而发为胸痹。

(4)劳倦内伤:劳倦伤脾,脾虚失运,气血化生无源,心脉失养而胸痹;或者积劳伤阳,心肾阳微,鼓动无力,熊阳不振,阴寒内侵,血行不畅而发为胸痹。

(5)年迈体虚: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衰,肾阳虚衰,则不能鼓舞五脏之阳,肾阴亏虚,则不能润养五脏,心脉失于温养而发为胸痹。

胸痹的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于心,涉及肝,脾,肾,肺等脏。心、肝、脾、肾、肺气血阴阳不足,心脉失养,不荣则痛,气滞、血瘀、寒凝、痰湿等痹阻心脉,不通则痛。

二、心悸

心悸,中医病证名。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多因体虚劳倦,情志内伤,外邪侵袭等,导致心神失宁而发病。其病位在心,根据病证的临床表现,应分辨病变有无涉及肝脾肺肾,是涉及一脏,或病及多脏,心悸病机有虚实之分,故治疗上应分虚实,虚证分别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

病因病机:

心悸的发生多因体质虚弱,饮食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及药石不当等以致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心主不安,或痰、饮、火、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

心悸的病因虽有上述诸端,然病机不外乎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其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病理变化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滋养,而致心悸;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实证日久,病邪伤正,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兼见实证表现

三、心衰

心衰是指心体受损,脏真受伤,心脉“气力衰竭”所致的危重病症。心衰因心病日久,阳气虚衰,运血无力,或气滞血瘀,心脉不畅,血瘀水停。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的脱病类疾病。

病因病机

心衰因心痹、肺心病、胸痹等病,病程日久,或过度劳累,损伤心气,阳气虚衰,搏血或运血无力,气虚血瘀,心脉不畅等引起。或突发心动悸,本已虚弱之心气无力以应,而诱发或加剧心衰。心阳不足,经气不利,血行不畅,水气内停,泛滥肌肤,则发为心悸、喘促、水肿等症,而为心衰。

特色疗法:

胸痹、心悸、心衰病是心病科常见病、多发病。医院心病科在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温灸、穴位贴敷等特色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温灸是中国古老的疗法之一。温灸属于针灸范围,但不用针刺,而是通过点燃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静脉的传导,起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等功效。《皇帝内径》提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穴位贴敷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而不仅仅是单纯某一因素在起作用。它是以中医经络学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药液等调成糊状,或用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等制成软膏、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药物经穴位皮肤吸收,发挥有效作用。

以上中医特色治疗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广为流传,深受老百姓喜爱。

举例——胸痹(冠心病)的选穴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内径·素问》内记载阴寒内盛,胸阳痹阻,心脉凝滞不通是胸痹的主要病机,穴位贴敷及温灸均以中医经络学为理论依据,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进行选穴治疗,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之功效。根据中医辩证分型分别对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心气虚弱、心肾阴虚等选手厥阴心包经穴、手少阴心经穴、足阳明胃经穴、足少阴肾经穴等。

胸痹证型:

1.心血瘀阻:以手厥阴心包经穴、手少阴心经穴为主,心腧、膈腧、郗门、膻中。

寒凝心脉:治法温散寒邪,通阳开痹。以手厥阴心包经穴、手少阴心经穴和任脉穴为主。主穴:心腧、内关、通里、气海、关元、厥阴腧等。

2.痰浊内阻:通阳化浊,阔痰开结。以手厥阴心包经穴、足阳明胃经穴为主。膻中、巨阙、郗门、太渊、丰隆。配穴:组胆量、中脘等。

3.心气虚弱:补脾益气,养心止痛。主穴:膻中、巨阙、阴郗、气海、足三里。兼心阳虚加关元、命门。

4.心肾阴虚:滋阴益肾、养心止痛。主穴:心腧、肾腧、神门、太溪、三阴交、内关。便秘者配天枢、照海。

精选秘方~

每日秘方

慢性阻塞性肺病,现在有中药膏方治疗它!

秋天干燥,如何保持眼睛润泽明亮?跟我这样做!

每日秘方

壮医是这样治痔疮(仲嘿喯尹)的!

养生好物

秋燥引起的这些症状,你中了几条?

每日秘方

来自乌苏中医的贵妃补血养颜膏,内部调养去掉黄褐斑

秘方汇会从各家中医(民族)医院搜集大家关心的各种秘方,并向大家分享,我们致力于搜寻真实有效的秘方。点击下方







































白癜丸价格在哪个价位区间
根治白癜风的偏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fowgm.com//kcyhl/1575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