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占15%)。房颤分为瓣膜性房颤和非瓣膜性房颤,其中非瓣膜性房颤占绝大多数。中国房颤患者人群约为万-万,呈上升趋势。老年人,存在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心肌梗死等人群更容易患房颤。
房颤有哪些症状?
发作时心室率快而不规则,多在~次/分,节律绝对不整齐,心音强弱不等。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有心悸、胸闷、心慌;个别严重者头晕、晕厥。房颤的危害不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其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卒中、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等)而危及生命。
房颤为什么会导致血栓栓塞和卒中?
房颤发生时可使心脏内的血流速度减慢,甚至还有可能停止,血液易在左心房的左心耳部位滞留,从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血流入动脉,引发血栓栓塞事件,若血栓流入脑动脉则可造成脑血管阻塞而导致缺血性卒中。
房颤如何治疗?
根据最新的《ESC房颤指南》提出了ABC(AtrialfibrillationBetterCare)的房颤综合管理路径,其中"A"是抗凝和卒中预防,"B"是更好的症状管理,"C"是优化合并症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管理。
改善症状和预防卒中是房颤治疗的两大目标。
具体改善症状治疗方法包括:
1.室率控制(β阻滞剂、地高辛、钙拮抗剂或联合治疗控制心室率)
2.节律控制(电复律、药物复律、射频消融等)。
预防卒中的主要治疗方法:若高龄或患有一个以上的以下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心梗或血管疾病,既往脑卒中),推荐应进行抗凝治疗,旨在预防卒中、血栓栓塞并发症。
目前,用于房颤的抗凝药主要有两种: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
药师提醒:
1.不同厂家的华法林工艺有差别,不可随意更换药品;使用华法林需要常规监测INR值,并根据INR调整剂量;饮食和药物对华法林疗效存在影响,因此在服用华法林期间应保持饮食结构的相对平衡。
2.新型口服抗凝药具有以下优点:与药物和食物相互作用少;使用方便、无需监测INR;可固定剂量给药。但该类药物上市时间短,不适合心脏瓣膜病,使用期间建议您定期复诊监测肾功能变化。监测的频率取决于患者基础肾功能水平以及健康状况。
3.若合并有其他疾病(如冠心病、消化道疾病等),需联合其他药物时,应及时跟医生沟通,以便医生做出最佳治疗选择。
4.抗凝治疗需长期坚持,停药、中断治疗会显著增加卒中风险。
5.出血是抗凝的潜在风险,如果有出血等不良反应或者出现新的病情变化,请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全面评估您的情况,决定下一步的治疗策略。
END
供稿/徐蕾
审核/石浩强
编辑/陈汝静
往期文章
扫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fowgm.com//kcyhl/25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