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房颤(AF)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可能是AF术后残留的致心律失常基质导致的。对于AF患者,心房电位振幅降低往往提示心房肌病变的存在。那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呢?最近发表在《HeartRhythm》上的一项来自日本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揭示了心房低电压区的分布与其所致房性心律失常的类型之间的联系,结果值得我们学习。
该研究共连续纳入例首次行AF消融手术的患者(其中持续性AF占46%)。所有患者均先完成肺静脉隔离术(PVI),然后在窦律下进行心房电压标测,并将电压0.5mV的区域定义为低电压区。最后通过心房高频起搏验证能否诱发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结果显示,与阵发性AF患者相比,持续性AF患者中发现的低电压区更多(50%vs34%,P=0.)。能诱发出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与未能成功诱发的患者相比,其中发现低电压区的患者比例更高:诱发出AFvs未诱发:70%vs16%(P=0.);诱发出围绕二尖瓣大折返性房速(AT)vs未诱发:18%vs0%(P=0.);诱发出左房顶部依赖性大折返性房速(AT)vs未诱发:13%vs0%(P=0.01)。进一步分析低电压区分布发现,能诱发出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与未能成功诱发的患者相比,相同部位低电压区的分布比例更高:诱发出围绕二尖瓣大折返性AT患者的间隔部:%vs18%(P0.),前壁:55%vs11%(P=0.);诱发出左房顶部依赖性大折返性AT患者的顶部:75%vs15%(P0.),后壁:75%vs15%(P0.)。
可见,AF患者左房低电压区与PVI后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高发之间存在相关性。而且,低电压区的分布与大折返性AT的类型也密切相关。
HeartRhythm;13:–
编辑:丰明俊,方任远,杜先锋
图1左房不同部位低电压区的分布。可见,与下壁及后侧壁相比,低电压区在间隔部、前壁、顶部及后壁分布更多。
图1左房不同部位低电压区的分布。可见,与下壁及后侧壁相比,低电压区在间隔部、前壁、顶部及后壁分布更多。
表2可诱发出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
表3可诱发左房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图2能诱发出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患者与未能成功诱发患者的低电压区分布率比较。凡是能诱发出任何左房快速性心律失常(A)、房颤(B)、围绕二尖瓣大折返性房速(C)及左房顶部依赖性大折返性房速(D)的患者,其左房低电压区发生率均较未能成功诱发的患者。另外,与未能成功诱发的患者相比,围绕二尖瓣大折返性AT患者左房间隔部和/或前壁以及左房顶部依赖性大折返性AT患者顶部和/或后壁的低电压区分布均更多。?P0.;?P0.05。
表4可诱发的围绕二尖瓣大折返性AT的电生理特点。
表5可诱发的左房顶部依赖性大折返性AT的电生理特点。
图3能/未能诱发左房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A)及有/无低电压区分布患者(B)的术后无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生存曲线对比。可见,PVI后能诱发左房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及有低电压区分布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更低。
觉得好就赏一个吧O(∩_∩)O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早期症状北京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