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升麻汤
病理:表实里虚里热半虚半热水虚血虚。
方解:麻黄6 升麻3 当归3 知母2 黄芩2 萎蕤2芍药1 天门冬1 桂枝1 茯苓1 甘草1 石膏1 白术1干姜1。
这个方子的大部分药物在以前的方剂当中都有过出现,我们差不多都了解了,其中只有升麻、葳蕤和天门冬是这个方剂当中特有的药物。升麻是一个偏于寒性,这儿给大家说明一点,这三味药物按照《药典》上说,都说它是性平,但是我觉得它们既然都有清热解毒之类的作用,那么为什么一定要说它性平呢?它实际上就是偏于寒,只是它那种偏寒,和一些典型的寒性药物:像石膏、滑石、知母这一类的典型的寒性药物相比,寒性没有那么大。但是它既然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那么它还是一个偏寒性的药。另外大家看看《药典》里边的,像味怎么样,什么味的,那个味,大家看看在经方里边恐怕没有太大用。你看我把这些药性,我把那些没用的全都剔除出去,然后特别是药性的寒温比较重要,我就是凡能确定的,就尽可能地把它确定下来。这个升麻是一味清热解毒的药物,有解百毒、瘟疫、瘴气、风肿诸毒,头痛寒热、利咽喉,这一类的作用。可是这个方剂当中加了这味药,就说明它对应的这个病里边,就有这一类的,就像我刚才说的那些流行病这一类的。而且从它治疗的现代病里边有猩红热,也是这一类的东西。这个葳蕤就是玉竹,它也是一个偏于寒性的,有生津润燥、养血、润颜和补益作用。天门冬也偏于寒性,天门冬的药性实际上跟麦门冬有比较相似的地方,就是说有清热润燥、生津止渴,也有一定的补益作用。
那么这个方子的药物组成就比较复杂了,既有解表的麻黄、桂枝,又有清热的石膏、知母,还有清半表半里之热的黄芩,也有清热润燥补虚的天门冬、葳蕤,和补血虚的当归、芍药,更有祛饮的茯苓、白术,那么干姜在这个方剂当中,主要就是温中补虚这么一个作用,特别是升麻在这个方剂中的应用,可以增加这个方剂清热解毒的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方剂的适应证也是比较复杂的一种情况,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因为久患表证不愈,或者误治,或者未经误治,也或者是患时疫性的疾病,致使人体陷于诸虚(他不是一个方面虚,大家看许多药物都有补益作用),处于这么一种诸虚的状态,但是却没有形成我们一般认为的阴性证的这么一种状态。很特殊,各方面都虚了,但是没有进入阴证。
症状:便溏、吐脓血、发热、恶寒、头痛、腰痛、腹痛、厥逆。
舌质:红、淡。
舌苔:白、腻、剥脱。
脉象:沉、弦、弱、细、滑。
现代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无菌性肠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炎、肺脓疡、猩红热、更年期综合征。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病理:半热里寒里虚。
方解:干姜3 黄芩3 黄连3 人参3。
这个方剂的剂量都是一样的,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三两。而且这个方剂当中所有的药物,都是一些我们现在已经比较熟悉的药,或者说这都是些常用药。在前边的学习当中呢,这些药味我们都有所了解。而且这些药物之间的比例呢,也没有明显的特别之处。你比如说像小柴胡汤,柴胡八两,其他的都在三两左右啊。但是你看这个方剂里边呢,都是三两啊,就一个重量是相等的。但是这个方子的适应证却具有明显的特征性。你看在经方里边,单说呕吐这一项,有治疗呕吐这种功能的方剂方药很多,但是像这个方子这样适合于寒热错杂的这种病理下出现的,特别是“食入口即吐”的这种典型的这种反应,能够治疗这一类情况的,反而不多;另外还有一个,我们最后会说一下,跟这个差距挺大,就那个大黄甘草汤。
那么这个方证的吐,它不仅仅是有“食入口即吐”的特点,并且从治疗的意义上说,你像半夏、生姜这一类的典型的止吐的药物,它治不了这个病,所以说这个方剂里边一点这种药也没有。那这说明什么?说明这种呕吐,是在寒热错杂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我们得这么理解。它表现也确实挺特殊的,吃了东西就吐嘛。而且你只有用这个方子,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疗效,你换一换其他的方药,恐怕效果就会打折扣。
症状:呕吐、大便溏泻、胸满、腹胀满、纳呆、心烦、呃逆、嗳气、吞酸。
舌质:淡、绛、尖边发红、齿痕。
舌苔:黄、腻、白、滑。
脉象:弦、细、滑、虚、数、浮、沉、濡、洪。
现代疾病: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神经性呃逆、食道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消化道溃疡、急性肠炎、痢疾、霍乱、霍乱吐泻,夏日炎热时贪凉食而致吐泻交作的这类的情况,以呕吐为主伴有心烦、口苦、苔黄、脉滑数这一类的情况。另外,还有一些像幼儿便溏、吐乳、同时又伴有口舌糜烂的,你像这一类的情况,小孩子在临床当中是很常见的,而且这是一个很令家长头疼的事。你看他口舌糜烂就不怎么吃东西,一吃东西就疼,他还便溏、吐乳。这时候要假设说,你们看他既有上热又有下寒,你要是能判断准了的话,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小孩子你在临床当中也容易找到的一个证据,你看他有没有肠鸣;如果说有肠鸣的话,十有八九这是一个甘草泻心汤证。但是就说没有肠鸣,你就可以去斟酌一下,看有没有应用这个方子的机会。
.白头翁汤
病理:里热。
方解:白头翁2 黄柏3 黄连3 秦皮3。
这个方剂当中这四味药,都是寒性的、收敛止利的药,而且呢,也都有清热除烦的这个作用。其中这个白头翁,它还有凉血行瘀,治疗腹痛、衄血、便脓血的这一类特殊的功能。但在《本经》当中,它说白头翁这种药呢,属于温性药。但是在实际临床应用当中呢,就说这个凉血行瘀,清热解烦,这不都是些去热的作用吗。所以说,它应该算是一个寒性药。这个秦皮,在清热止利的同时还有收敛津液、止崩漏带下,治疗一些眼睛方面疾病的作用。那么黄柏和黄连呢,我们就都比较熟悉了。那么这四味药呢,合在一起,就是说对于里热性的这种下利,就有非常好的治疗作用。那么,跟其他的类方比较呢,这个方剂当中,因为有白头翁,这个药和血分有关系,所以说你像里急后重呀,便脓血这一类的特征性症状反应呢,就比别的方证就比较突出一些。
症状: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口渴、便脓血、呕吐、食欲不振、神疲、形体消瘦、恶心、小便短赤、面黄、畏寒、身倦、失眠、神昏、面赤、大便时有肛门灼热感(特征性症状)。
舌质:红、紫暗和绛。
舌苔:黄、白、白腻。
脉象:弦、数、细数、沉、滑、长、濡、虚、弱、微。
现代疾病:痢疾、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滴虫性痢疾、原虫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慢性胃肠炎、浅表性胃炎、肠炎、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坏死性结肠炎、肠伤寒、肝炎、黄疸型肝炎、肝硬化、阿米巴性肝脓肿、胆囊炎、短暂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关于心动过速和早搏这一类的,在现代医学来看,因为现代医学没有这种寒热的概念,它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fowgm.com//kcyyy/20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