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大头娃娃”新闻

震惊了各位爸爸妈妈

▽▽▽

据报道

这个可怜的宝宝

涂抹的某品牌抑菌婴儿霜中

被检出含有过量的氯倍他索丙酸酯

就是糖皮质激素的一种

所以,仅仅5个月大的宝宝

变成22斤的“大头娃娃”

并且出现发育迟缓、多毛、脸肿大现象

原本漂亮可爱的女婴变成了“大头娃娃”

不少“消”字号护肤品含激素

这一事件让“消”字号婴儿护肤品质量安全问题浮出水面。在母婴商店、药房及电商平台上,“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神夫草”“宝宝湿疹膏”等“消”字号婴儿护肤品随处可见。有的产品在电商平台上评价就有好几千条,而且“好评如潮”。陆军医院(医院)皮肤科副主任杨希川说,“消”字号产品被频频发现违规添加强效激素、抗生素等。所谓“消”字号其实是消毒产品,根据相关规定,这类产品不能宣传具有医疗效果。而一般用于治疗的药品,标注的应该是“国药准”字号。一家专业做护肤品成分查询的平台“美丽修行”提供的一份检测报告显示,他们从某电商平台采购了8款热卖的宣称“纯天然”可治疗湿疹的宝宝霜,其中6款为“消”字号,2款为“妆”字号;送至第三方检测机构SGS检测,结果显示,这8款产品中有4款明确含有激素,2款检测到激素,但无法检测出具体含量。据报告,例如,苗疆域草婴儿紫草软膏检测出.6mg/kg地塞米松醋酸酯、11.6mg/kg地塞米松等,地塞米松醋酸酯含量和药膏剂量相当。视频来源:新华社

成本低售价高审批容易监管缺位

由于添加激素后见效快,部分“消”字号产品采取高定价策略。记者调查了解,此次涉事的婴儿抑菌霜出厂价才4元,但到消费者手中售价达70多元。丁香医生诊所儿科医生庄睿丹接诊到不少初为人母的妈妈带着孩子来看皮肤病。“她们有些会使用这些‘消’字号产品。这些产品一般不直接说可以治疗什么,往往在文字上打擦边球,引导家长认为这些产品对某些皮肤症状是有效的。”业内人士指出,“消”字号产品之所以大行其道,主要是因为审批容易。“‘消’字号产品的许可认证审批由地方卫生健康部门执行,时间一般仅需1个月,检测指标主要是它的杀菌作用。而‘国药准’字号由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审批,要经过一系列药理、病理、副作用、临床验证等方面的测试、验证,确保安全有效后才有机会获准上市,整个过程往往需要5到10年。”杨希川说。这就给了一些“消”字号产品“挂羊头卖狗肉”的空间。一方面,由于这些产品不是药品,生产和流通过程没有严格要求,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市面上这类产品太多,被市场监管部门抽检到的风险很小。部分商家为了突出所谓的疗效,非法添加违禁激素成分,炮制出所谓的“秘方”噱头。记者发现,不少生产厂商会对产品说明进行模糊处理,有的还把“消”字号批号印得比较隐蔽,尽量不让人注意;大部分消费者并不太了解药品、化妆品、消毒品的区别,购买时也不太留意批号对应的产品性质。“一旦消费者被所谓的‘疗效’蛊惑,自行购买了这些产品,不仅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伤害,而且维权也比较困难。”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说。

加强监管严格“消”字号产品适用类型

多位儿科医生、专家表示,所谓的“消”字号、“卫”字号外用消毒或卫生用品,不具备相应的治疗功能,却通过社交平台虚假宣传、大肆销售,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生命健康权,亟待引起社会各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fowgm.com//kcyzz/237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