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加快
我们变得更加暴躁焦虑
晚上睡不好,白天不在状态
神经衰弱几乎伴随着每个人
试图用保健品维护岌岌可危的健康
女教师吃保健品缓解更年期症状
杨女士是杭州某高校教师,今年52岁。平时很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经常会上瑜伽课,出入美容院维持青春。随着更年期的到来,失眠多梦、白头发、月经不规律等一直困扰她。
在朋友的介绍下,她开始服用一款名叫九蒸九晒黑芝麻丸的保健品。因为朋友也在服用,又在朋友圈很火,于是杨女士就没多想。
据说这款产品是中成药,不仅没有副作用,还对更年期症状有特别好的缓解作用。刚开始确实改善了睡眠,但吃了两年后,杨女士发现自己的白头发越来越多,月经不规律。
销售人员表示可以换升级版,效果更好。于是杨女士又花高价买了更贵的高端版黑芝麻丸服用。
保健品中毒引发肝功能衰竭
本以为更年期的症状会有所缓解,没想到一个月后,杨女士出现全身没力气,眼白、皮肤发黄,小腹发胀,小便颜色加深的情况。医院一系列检查,最终被确诊为肝衰竭,如果病情恶化需要进行肝移植。家属在接到病危通知书的那一刻,后悔莫及。
一般引起肝衰竭的常见原因有:病毒性、药物肝炎、免疫性肝病等。但杨女士没有肝病基础,家族病史和服药史,那是怎么导致肝衰竭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医生坦言杨女士的症状很像何首乌中毒导致的肝衰竭。杨女士的家属瞬间恍然大悟,因为保健品里恰巧有这个成分,说是生黑发的,这一说法在产品配方中得到了验证。
最终,杨女士经过4次人工肝支持治疗,终于转危为安,但是肝硬化却无法逆转。
注意:治疗白发、脱发的民间偏方中,名气最大、使用最多的是何首乌,但最值得警惕的也是何首乌。早在《本草汇言》中己明确提出何首乌“生用有毒,炮制减毒”思想。
生何首乌产生肝毒性可能与葸醌类物质大黄酸、大黄素和鞣质等物质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生品几乎不用,容易引发药物性肝病。如要若服用这一偏方,医院配服炮制何首乌片。
像微商贩卖的保健品多为草药和膳食补充剂,制剂固有成分、污染物、掺杂物、重金属等均有可能引起肝损害。
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杨女士
十分后悔自己行为
但也庆幸捡回了条命
不过下面的这个徐女士
却没那么幸运......
做完权健火疗又吃保健品
女子拉肚子到脱肛后死亡
江西广昌49岁女子徐某总是出现咳嗽状况,打针吃药不见好。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她患有间质性肺病、结缔组织病、高血压病、慢性喉咽炎。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好转。
偶然认识了权健火疗馆的“谢老师”,对方称只要去火疗店做理疗,什么病都能治好。在对方热情邀请下,徐某做了3天火疗,吃了一堆号称“能把五脏六腑的毒排完”的权健双仁沙棘和权健本草清液。
自从做了火疗吃了“药”后,徐某就一直腹痛拉肚子到脱肛,期间“谢老师”还一直安排服用权健本草清液,并强调不能吃饭和其他药。
直到第5天徐某昏医院抢救,最终0天的抢救也无法挽救徐某的生命。
医院的出院诊断书上写明:重症肺炎、间质性肺炎、脓毒症、败血症、高血压病2级中危组、低蛋白血症、电解质代谢紊乱、中度贫血。仅仅一个多月时间,徐某就有4种病产生病变,原本的4种病增加到了8种。
正在家属伤心之际,火疗店老板却否认自己和徐某的死有关,称禁忌都给对方念过。徐某家属迅速向派出所报了警,目前事件还在调查当中。
无法想象,在现代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归根结底是无知埋下的祸根。
↓↓↓
药品和保健品的区别
对于药品和保健品的区分,国家方面是有严格规定的。很多保健品并非如宣传的那般神奇,甚至“可以代替治疗”。
.定义和区别药品
具有药品的基本特征(药品有选择性、适应症、不适应症、禁忌症、毒副反应),药品有剂量、疗程及用药注意事项的限制,并应在医生监督指导下使用;药品的目的是防治疾病,治病救人,使用对象为病人。
保健品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规定,“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所以保健食品的本质仍是食品,虽有调节人体某种机能的作用,但它不是人类赖以治疗疾病的物质。
2.生产过程质量监控标准不同药品
以维生素为例:作为药品维生素类产品(药字号),必须在制药厂生产,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很高,比如空气清洁度、无菌标准、原料质量等,要求所有的制药都要达到GMP标准(药品生产质量规范)。
保健品
作为保健品的维生素类产品(食字号),则可以在食品厂生产,标准比药品生产标准低得多,仅检验污染物、细菌等卫生指标,合格即可上市。
3.功效区别药品
作为药品,上市一定经过大量临床验证,有明显、稳定的功效作用,并通过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SFDA)审查批准,有严格的适应症,明确的疗效,需要遵医嘱。
保健品
作为食品的保健品,则没有治疗作用,虽然也会用到一些药食同源的中药材,但是关于这一点,国家药监局明确规定:“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主要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4.说明书和广告宣传不同药品
一定要有经过SFDA批准的详细的使用说明书,适应症、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十分严谨。而且只有OTC可以通过广告宣传,处方药不得以商业广告形式推广。
保健品
作为食品的保健品,说明书不会这样详细、严格,这也比较容易被利用作夸大其词的广告宣传。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保健品貌似是神药,什么都能治。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让消费者体验到保健品”确实有效”,不惜在其中加入药物成分,卖的时候又以“纯天然”作为营销噱头,不知情的患者长期应用,很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肝肾功能损害。
5.批准文号不同药品
药品在包装上一定能够看到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或Z.S.J.B)+8位数字”。意思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生产、上市销售的药品,字母H代表化学药品、Z代表中成药、S代表生物制品、J代表进口药品国内分包装、B代表保健药品。
药品又包括处方药(Rx)和非处方药(OTC)。非处方药是经过长期应用、确认有疗效、质量稳定、非医疗专业人员也可以安全使用的药物。
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后,一般公众凭自我判断,按照药品标签及使用说明就可自行使用,如治疗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药品。
不过在非处方药中,还有更细的分类,红底白字的是甲类,绿底白字的是乙类。甲乙两类OTC虽然都可以在药店购买,但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
乙类非处方药除了可以在药店出售外,还可以在超市、宾馆、百货商店等处销售。因此,服用非处方药一定不能随意,最好提前咨询医生。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包装上没有“国药准字”就不是药品,或者有“国药准字”登陆国家药监局数据查询,查不到或者与实物不符那么就可以认定为假药。
查询网址: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fowgm.com//kcyfl/23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