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心率范围是每分钟60~次,理论上来说,只要心率不超过这个范围,表明心脏跳动无异常。但在正常范围之内,心率60次和80次乃至次,肯定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

在人的一生当中,心脏一共会跳动25亿~30亿次,此后其使用寿命基本到期,难以支撑生命的延续。因此,在总数确定的前提下,将心率维持在正常范围的偏下水平,更有利于延年益寿。

那是不是心率在心率范围内越低越长寿呢?或者说,心率60次一定比80次活得久?这个问题,需要根据每个人身体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

一、心率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心率,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正常范围为60~次,会因为年龄、性别及其他生理因素产生个体差异。

一般来说,心率的快慢有个基本规律:年轻的人比老年人心率快;男性比女性心率快。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心率在正常范围内,表示心脏的功能基本正常,但最理想的心率,应该是每分钟60~75次。

心跳得快慢,与窦房结的起搏频率和传导速度有关。

窦房结发放的冲动,能够传到整个心脏,它的起搏频率是多少,心率就是多少。当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时会导致窦性停博,或者发生有时候传、有时候不传的窦房传导阻滞。

窦房结的起搏频率和传导,直接影响心率的快慢。影响窦房结频率的外部因素,往往通过神经、体液机制经心脏外神经而起作用,或者直接作用于窦房结而引起窦性心率异常。

人在正常睡眠时,迷走神经中枢的兴奋性有所增高、反射性迷走神经兴奋等均可以作用于窦房结,让它起搏频率变慢。尽管如此,只要心率不低于每分钟60次,一般不会有太大的症状反应。

当窦房结本身出现受损或者因为感染、发热、休克等病症导致窦房结处于病理状态下,就会出现心动过速,也就是心率超过每分钟次。此时人会有心悸、胸闷等不适感,应尽快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心血管疾病对于心率的快慢有一定的影响。当心率增快到一定程度,就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伤害身体健康。

肥胖是引起心率异常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过高的体重,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从而使心率加快。因此肥胖者需要通过健身运动、调节饮食来保持适当的体重。

心率过快和过慢都会引发严重的身体反应,那么在正常范围之内,心率快和慢对身体又有什么影响呢?哪种心率的人寿命更长?

二、心率60次和80次,谁的寿命更长?

有研究表明,人的静息心率在60次左右,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寿命可以达到93岁。

静息心率,就是指人在相对安静状态下每分钟的心跳次数。研究表明,静息心率快,人的寿命会缩短,静息心率慢则寿命会延长。为什么静息心率快慢与寿命会有这样的关系呢?主要是从大量的临床研究当中得到的结论。

关于心率慢会延长寿命的结论,人们首先是从动物身上观察发现的。小型哺乳动物如鼠类、兔类等心率比较快,每分钟达到数百次,它们的寿命只有1~3年。而乌龟的心率为每分钟20~30次,寿命可达百年。

而关于人类心率的测定,则发现每分钟80次及以上心跳,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心率加快,反映人体交感神经活跃,分泌出大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这些物质容易使血压升高、呼吸加快,促使心脏持续消耗,影响其使用寿命。

交感神经活跃和高血压又是互为因果的关系。高血压的人心率快,心率快血压也升高的现象,二者相互作用,对心脏产生损害,久而久之影响寿命。

挪威研究人员在10年时间里,分两次对3万人的静息心率进行检测,发现心率60次左右的人,如果10年后心率增加到80次左右,患心脏病的风险将翻倍。

而10年前每分钟心跳80次左右的人,10年后心率到了85次以上,死亡概率会提升约80%!

还有一部分人,10年前心率80次左右,通过管理心率在10年后达到60~70次,那患心脏病的概率可降低40%。

由此可以看出,心率60次和80次虽然都是正常范围,但二者对于身体的影响不同,引发疾病的风险几率也不一样。心率低的人患病风险低,一般可以推断为有利于寿命的延长,心率高的人则相反。

那是不是对所有的人来说,心率越低寿命越长呢?这也不是绝对的,需要结合各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分析。

三、心率和寿命的关系是怎样的?什么样的心率更长寿?

正如我们上述的几点,心率快的人,寿命相应会缩短,而心率慢的人寿命会更长。这是因为心脏的“有效跳动次数”基本上是固定的,也就是25亿到30亿次。

寿命乘以心率,就是心脏的寿命。当医生宣布某个病人死亡的时候,就是以心脏是否还在跳动为判断标准的,由此可以得知,所谓人的寿命,其实是心脏的寿命长短。

所以心率和寿命的关系,就是心脏能工作多久的问题。心率快,心脏工作的时间相对变短,心率慢,心脏工作的时间相对就变长,因为总数基本上是固定的。

这看起来是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实际上人体是一架复杂的机器,影响寿命的因素多种多样,不能仅仅从心率上来判断。

但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运动量、生活环境、职业等影响心率的因素多样,具体心率多少更能延长寿命,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运动员、体力劳动者等人群,由于长期大量运动,心率比正常人更慢。他们的身体素质更好,心脏压力小,因此即便小于60次的正常值,依然算是健康的心率。

因此,这部分人群更容易长寿。至于具体能否真的实现,还要看这些人是否有其他疾病、常年运动对机体的损伤等等因素。

肥胖、高血压人群,平时运动少,身体基数大,心脏供血的压力更大,会增加频次以使机体正常运行。时间长了,就会使心脏的机能受到影响,最终影响寿命。

因此,心率的多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了寿命的长短。那是不是说心率越低寿命越长呢?当然不是。

心率低于正常频率,心脏供血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就会造成心脏律动失常,身体远端部位如脑部、四肢出现供血不足、瘀滞的现象。久而久之会身体机能受到损害,也会影响人的寿命,因此,并不是心率越低越长寿。

有研究表明,根据人体机能的发展规律,最适合的心率大约在60~75次之间,这是普通人的心率范围。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心率进行科学管理,在不影响身体机能的情况下,让心率处于正常范围的低值,能延长寿命。

四、如果调整自己的心率,延长寿命?

正常的心率,应该是在合适的年龄、以适当的体质,心脏跳动次数恰好能够供给机体维持正常运行。在这个基础上,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人的健康,有带来其他疾病的隐患。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管理心率”。

1.运动能够使静息心率变慢。

经常参加各种强度适宜的活动,在运动的时候心率加快,使心功能得到锻炼,从而使静息心率减慢。静息心率能在50~65次(睡眠时可以更低)是健康心脏的标志,也是长寿的标志。

机体运动少,心脏会增加频次去支撑机体各脏器的需求,从而使心率增加,影响寿命。但运动也不要过量,以运动时心率超过平常的20%之内为宜,比如平时60次,那运动时达到72次就能达到目的。

2.保持体重,肥胖会加重心脏的负担。

肥胖者的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支撑,心脏的压力就更大,时间长了对于健康有严重影响。因此,肥胖者要通过健身运动、调节饮食来保持适宜的体重。

肥胖者不可吸烟、喝酒,否则会加快静息心率频次,对心脏的伤害更大。心率快会加倍心血管病的发展,时间长了会引起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因此肥胖者一定要控制心率,改善心功能,延长寿命。

3.对于心率高的患者,要分清病因,用药物控制

心率比较高的患者,要根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物控制心率,使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以延长寿命。

如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衰患者中使用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可以降压和抗心率失常,地高辛能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率等等。药物的使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忌自行服用。

文章结语:

人的寿命其实就是心脏的寿命,只有心脏停止跳动,人才可以宣布死亡。因此,心率与寿命的关系,其实就是如何维持心脏功能,使其在有效跳动总数范围内,最大限度延长使用寿命。即使人的心率在60~次的正常范围内,心率越低的人,寿命相对就越长。

我们可以通过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使用药物来降低静息心率,以延长心脏的寿命。但也注意心率不是决定寿命的唯一因素,我们在控制心率的同时,也要进行科学养生,减少其他疾病的发生,才能真正地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fowgm.com//kcyhl/2655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