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心脏介入及手术治疗技术的提高、各种新药的问世,使一些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及瓣膜病等)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控制,但人群年龄的老化、患者存活时间的延长,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却日益增高,如何管理好慢性心力衰竭的稳定期,降低心脏再发事件及死亡风险、改善生活质量——心脏康复治疗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近50年来心脏康复快速发展,在欧美国家正逐步走向成熟,而在我国心脏康复依然是医疗服务体系的短板。目前有明确的临床研究显示心脏康复可使冠心病患者总死亡率下降20%,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临床表现及最主要死因,康复治疗尤为关键。近几年来中西医结合在慢性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中显示了其特色与优势,主要表现在改善临床症状、增强疗效、提高生存质量及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

1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

  在中医理论中,CHF属于惊悸、怔忡、痰饮、喘证、水肿等范畴。其病变在心,与肝、肾、肺、脾有密切相关性。本病病因复杂,以心血瘀阻、水饮内停、心气亏虚为主,中医认为CHF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心脏自病或它脏病累及于心,使心之气阴不足、阳气受损,无力推动血行,从而使血脉瘀阻,而痰、水、瘀等病理产物又进一步损害心之阴阳,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慢性心力衰竭康复治疗的由来

  CHF一旦确诊,约有50%的患者在5年内死亡,重症患者1年内死亡率高达50%。据我国50医院病例调查,CHF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左右,病死率占40%左右,其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年美国心肺康复协会/美国心脏协会(AACVPR/AHA)联合发表的《冠心病人康复及二级预防指南》指出心脏康复的定义:心脏康复是综合的长期计划,包括医疗评价、运动处方、纠正心脏危险因素、教育、咨询及行为干预等。这些计划用于限制心血管疾病对心理和生理的影响,控制心血管疾病的症状,稳定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提高患者的心理、社会和职业适应能力,降低再发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风险。心脏康复的措施是综合的,随着心脏康复的不断发展,其方案也在不断拓展。心脏康复包括住院病人康复期(1期康复)、出院早期病人康复期(2期康复)、长期维持与随访期(3期康复),在这三期中涉及到的康复内容主要有病情评估、药物治疗、控制危险因素、运动治疗、心理治疗、干细胞移植及介入手术等。

  中医早在先秦时代就提出“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强调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提出因人、因时、因地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基于心脏康复对临床心脏病患者带来巨大获益,目前对心脏康复适宜人群的探索也不断增多,其中CHF患者即可在心脏康复中获益。

3慢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

3.1辩证统一,多靶点治疗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减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病位在心,与肺、脾、肾关系密切。张景岳《类经图翼》曰:“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在CHF终末期时,常常为肾阳不足或肾之阴阳俱虚,通过温肾阳抢救重症心衰,常可起死回生;刘坤申教授曾提出,小青龙汤是急性肺水肿的“消泡剂”,对于心衰患者肺部湿啰音较多者,可应用小青龙汤,因肺主行水,通调水道,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运行,随肺的宣发肃降,治理和调节津液的输布和排泄。

3.2辨证施治,因人制宜

  CHF患者个体差异大,治疗需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即使是同一个患者,在不同时期,其治疗方法也不相同。医院由于设备配置及人员技术条件相对落后,对患者的评估存在困难。而中医采用望、闻、问、切,结合三因制宜,对每个CHF患者进行评估,因人制宜,采用中药、西药、中西医结合等进行治疗,还可指导患者采用食疗、康复治疗等方法。

  临床中CHF早期辨证当属心气亏虚证时,治以益气养心法,如保元汤加减;当属气阴两虚证时,治以益气养阴法,如生脉散加减;CHF中晚期辨证当属水气凌心证时,治以温阳利水法,如参附汤和五苓散加减;当属气虚血瘀水停证时,治以益气化瘀利水法,如补阳还五汤加利水药物;当属心阳虚衰,阴竭阳脱证时,治以补阴敛阳,益气固脱,如参附和生脉散加减。同时大量临床研究提示CHF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保障生命安全,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3.3辨证配伍,优化治疗

  中药配伍讲究君、臣、佐、使,重视七情和合。如服用地高辛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在中药汤剂中加入连翘、生姜等常可改善症状。使用利尿剂容易出现低钾、低钠血症,在中药汤剂中加入茯苓、杜仲等,常可减少低钾、低钠血症的发生。同时中医药协同西药,既可减小或消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又缩短了药物剂量递增的时间,从而改变CHF的生物学性质,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

3.4增强体质,改善预后

  CHF患者体质虚弱,抵抗力差,容易感染。中医在养生保健、增强体质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认为,肺气虚不能宣发卫气以御外邪,常可因外感而发病,即西医所谓的感染。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过健运脾胃,扶助正气,常能抗御外邪,调节和维持机体阴阳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预防CHF发作。中医可根据不同季节,采用导引、食疗、艾灸等方法来增强患者体质,预防CHF发作。作为养生健身之术之一的太极拳,因人而宜,动中求静,讲究节律(四季变化),使人体各器官的功能得到完善发展,修炼精、气、神。五禽戏是通过模仿虎、鹿、熊、猿、鸟(鹤)五种动物的动作,达到治病养生,强壮身体,增强心肺功能,不仅具强身延年之功,还有祛疾除病之效。研究认为轻、中度CHF的康复运动,患者在开始时常采用步行运动法,循序渐进地过度到较大的运动。太极拳、五禽戏、气功、手臂运动器械等运动。对于中度CHF患者(NYHAⅢ级),可进行室内慢节奏症状限制性有氧运动;重度CHF(NYHAⅣ级)采用用中医按摩配合局部取穴的手法,以达到利水消肿、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等功效。按摩时肢体宜裸露并保持舒适、放松位置,按摩手法宜轻柔,从远心端向近心端,根据情况逐步从被动活动转变为主动活动。

4结语

  近年来,临床心血管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CHF为各种心血管病最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现代医学多采用手术、药物等方案治疗,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各种不足,发病率及临床病死率仍较高,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心脏康复在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对心脏康复的研究日益增多。中医认为CHF属虚实夹杂证,本虚标实为主,涉及多处脏腑功能,故临床治疗通过采用辩证统一,多靶点治疗,辨证施治,个体化治疗,辨证配伍,最优化治疗及运动训练,增强体质,在治标的同时,注重治本,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针对CHF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可采用西药联合中药及CHF恢复运动训练进行治疗,在改善心脏功能及预后、减轻西药毒副作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心衰病人的体能恢复时间,从根本上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充分显示了中西医结合在CHF康复治疗中的特色及优势。









































复方倍他米松撒布
白癜风有什么药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fowgm.com//kcywh/15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