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常见于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最初72h内。此外,在洋地黄中毒、急性心肌炎、血钾过高、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均可见到。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二)临床要点
1.症状与体征本病由于心率不快,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在心电图或心电监护时被发现。
2.心电图表现
(1)本病频率在60-次min,多数在70-80次min。发作及终止无突发性。
(2)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0.11s。
(3)伴有窦性竞争现象时,室性心律和窦性心律频率相近,因此,常发生竞争现象。当窦性心律加快时,即夺获并控制心室;但如窦性心律减慢时,心室又被加速的室性心律控制,故常见有室性融合波及心室被夺获现象。
(三)诊断关键
1.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表现。
2.病情危重指标多属良性和暂时现象,且不影响心功能,故一般不需抗心律失常药物。
3.鉴别诊断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非阵发室速心率60-次min,阵发性室速心率-次min。前者预后好,后者预后差。
(四)治疗关键
主要治疗原发病,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本身常不需治疗。心率快时也可使用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