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9日,一块沉甸甸的“国牌”医院。至此,该院正式成为全国第五批次房颤中心示范基地(后简称房颤示范基地)。
房颤示范基地,多位于北上广深及部分省会城市,在非省会城市中实属罕见。
那么,医院如何“突围”?创建该基地对患者有何“意义”?连日来,记医院探寻答案。
省内领先
他们为心脏“撑伞”
“医院都说难的手术,在家门口轻松完成了!”年11月17日,医院心血管内科,熊大爷复查时说,一场手术后,其“躁动”的心“平静”了。
熊大爷60岁,患冠心病、房颤多年。几个月前,其心跳越来越不规律,导致夜间不能平卧且呼吸困难。医院检查发现,老人房颤症状严重,心房失去了有效的收缩功能,急需手术治疗。
“儿子在上海工作,医院打听得知,要做左心耳封堵手术来避免脑血栓。”熊大爷说,该手术连上海医生都称难度大,他打算去上海。
自年6月起,医院已开展10余例左心耳封堵术,何必舍近求远?该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周汉云的一番话,让老人决定就近手术。
年9月初,医院为熊大爷实施了左心耳封堵术。
术中,一根3毫米左右的导管经皮穿刺并通过房间隔,将封堵器装置送入老人左心耳开口部位。其间,2至3厘米的封堵器像一把撑开的“小伞”,隔离了左心房与左心耳的内腔,有效预防左心耳血栓脱落,从而避免引发脑血栓。
研究表明,房颤患者发生脑梗塞中风的概率是普通人的5倍以上。周汉云介绍,该院“深耕”房颤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年6月,当左心耳封堵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后,该院随即开展了襄阳首例左心耳封堵手术。
据介绍,由于左心耳封堵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省内尚未大面积开展。而截至目前,该院已将此类手术作为常规手术进行。
治疗心慌
他们把心脏“冷冻”
张奶奶,83岁,十堰人,出现房颤已5年。同时,她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由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随着病情的加重,心慌、胸闷、胸痛、失眠等不适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
“医院,都说我年龄太大了,只能吃药缓解。”张奶奶说,经病友刘大爷介绍,她来到医院问诊。
年12月,刘大爷在该院经历了一场“神奇”的手术:心脏被“冷冻”后,房颤症状就消失了。
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电生理团队负责人马可忠介绍,所谓的心脏被“冷冻”,即冷冻消融术,是房颤消融领域的一项创新技术。考虑到张奶奶身体基础条件差,手术耐受性差,不适合采用常规导管射频消融术,更适合冷冻消融术。
是不是就把心脏“冷冻”一下?面对张奶奶的提问,马可忠解答:冷冻消融是通过液态制冷剂,使温度下降至-50℃至-55℃左右,再利用冷冻对应消融的部位消融,从而达到根治房颤的目的。该技术与传统的射频消融相比,避免了心脏穿孔的风险。
另外,冷冻消融术采用低温消融,与射频消融的高温相比,患者的耐受性更好,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尤其适合高龄、基础状态差的患者。并且,对于药物不敏感、反复发作且有症状的房颤患者,也同样适用。
随后,副院长马可忠带领电生理团队,为张奶奶实施心房颤动冷冻球囊消融术。术中,老人全程无不适感。术后,房颤症状消失了。
记者了解到,老人手术当天,手术团队还完成了4台房颤冷冻消融术。
在房颤领域,这些新技术仅是“缩影”。
事实上,早在年,医院就成功开展了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术。当时,该手术在鄂西北尚属首次,同时,该院也成为全省第3家使用新一代冷冻球囊系医院。
副院长马可忠介绍,创建房颤示范基地,掌握先进的治疗技术是“硬门槛”,而该院已常规开展了众多新技术新业务。年,该院就引进了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手术,一举填补了鄂西北空白。此后,又相医院开展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下复杂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微创手术,手术数量及成功率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
目前,该院房颤门诊一年接诊量超人次,省内十堰、随州、荆州、荆门,甚至河南、湖南、四川等地患者常慕名而来。
院内聚力
建立房颤防治体系
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吴校林介绍,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心房的退行性改变引起的。目前,房颤的发病率从0.77%上升至1.6%,随着年龄的增长将达到5%至10%。年,全国房颤发病人群达到万。
“房颤不像心肌梗塞,必须马上做手术。从而,许多人忽视了其危害。”吴校林介绍,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分析表明,房颤导致卒中的心源性血栓90%以上来源于左心耳。由于左心耳产生的血栓较大,一旦随着血液“跑”进大脑血管中,便可引起脑卒中,一旦堵住颈总动脉,后果不堪设想。
年9月,医院房颤中心正式成立。当时,该中心在院内整合心血管内科、急诊科、神经内科、心胸外科、血管外科、老年科、内分泌科、普外科等学科,在院内对房颤知识进行普及、培训。同时,建立了一套从房颤预防、健康宣教、疾病筛查、临床诊疗、介入治疗至随访复诊的立体化房颤防治体系。
房颤中心成立后,颁布了4个文件,建立了12个制度,制定了56个标准和流程,使得房颤中心工作开展有了清晰的脉络。
此外,房颤中心还通过加强知识培训,规范房颤诊疗。其间,当制度、标准和流程制定后,房颤中心在院内分层培训:让院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知晓房颤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让全院医务人员明晰房颤中心的流程管理;让心血管内科、急诊科、神经内科等核心科室熟知房颤中心的制度、标准和流程,规范房颤诊疗行为,使房颤病人能得到合理的治疗。
院外宣教
势把宣教做到底
值得注意的是,诸多患者甚至是基层医疗人员,并不知晓房颤的危害。故而,在院外宣教,势在必行。
心血管内科党支部书记朱锐介绍,该院心血管内科打造“齐心协律”党建品牌,一支“齐心协律”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
该服务队由科室党支部与院团委志愿者共同组成。多年来,这支队伍通过线上讲座,线下走访,深入到市内、市外各级医疗机构进行系列学术活动,全面提高区域内心律失常的认识及诊疗水平,将房颤宣传进行到底。
如何把宣传落到实处?多年来,该服务队把“触角”延伸至九集卫生院、武安镇卫生院、南河卫生院等20多家基层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对基层医疗人员进行培训,让更多医疗人员及患者了解房颤、认识房颤、重视房颤,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动分级诊疗。
为推动宣教走心、走深、走实,服务队还深入襄北车站等企业及社区,开展宣教及义诊活动,并结合每年6月6日的“房颤日”开展“房颤月”的大型健康义诊活动。
此外,该院还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什么是房颤》《房颤的危害》等科普知识,从多层面、多维度让宣教不留死角。
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黄从新曾说,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对房颤知识的普及和推广。“我们非常认同黄教授的话,房颤宣教也是我们一辈子要做下去的事。”周汉云说。
十年磨剑
打造区域房颤联盟
年,获批为“中国房颤中心”;年,获评成为“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年,成功创建“房颤示范基地”……该院房颤中心一步一个脚印,从房颤早期筛查、节律规范治疗、房颤综合管理、卒中精准预防四大板块入手,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与流程。
“打造房颤示范基地,目的是提升整个区域的房颤诊治水平。”马可忠介绍,医院一方面将继续加大房颤中心建设力度,另一方面将大力推动全市房颤联盟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早在年8月26日,医院就牵头成立了襄阳市房颤中心联盟。自此,标志着全市正式启动构建房颤防治协同体系。
据介绍,联盟成立后,由该院房颤中心牵头,组建了专家委员会,并通过学术培训、专业指导和质控管理等不同形式开展工作;构建区域协同防治房颤网络体系,结合分级诊疗管理、医院等级评审、重点专科建设等要求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各级医疗机构房颤救治水平;加强宣传,提升医务人员甚至普通群众对房颤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房颤的治疗和防治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始终在路上。”马可忠表示,作为襄阳市房颤中心联盟牵头单位,将和全市同仁一道,同心协力,携手共进,进一步搭建区域内房颤疾病筛查与防治服务协作网,提升整个襄阳的房颤诊疗水平,从而为打造襄阳都市圈的卫健新高地添砖加瓦。
(湖北日报客户端全媒体记者刘孝军通讯员姚敏肖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