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A:入院时的宽QRS波心动过速;B:心动过速终止后的心电图。
图1是1个24岁男性的心电图。图1A是他出现心悸6小时在急诊室内记录到的心电图。近6个月他曾有几次类似症状,可持续15-45分钟,通常因为吸食大麻被诱发。这次因为心悸无法自行终止,且出现气促症状,医院就诊。图1B是心动过速终止后的心电图。
有以下几个问题:
1.图1A是何种心动过速?
2.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
3.如何终止这种心动过速?
4.如何解释心动过速终止后的T波异常?
请先自我回答,然后再看下面的讨论及解答。
讨论:
图1A为宽QRS波(ms)心动过速,P波无法识别。QRS波在额面的电轴为-90°,并且在V1中R波为单向,在V6中R/S<1。
这些证据支持心动过速为室速(VT)的诊断。室速QRS形态特点符合起源于左心室左后分支或靠近左后分支的部位。
符合上述QRS波形态特征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常见于年轻男性,又称为“维拉帕米”敏感性室速,患者在心动过速不发作时往往运动耐量正常。如名称所述,静脉推注维拉帕米通常可以终止这种心动过速。
而终止心动过速的最佳方案往往取决于正确的诊断。
当存在冠脉或非冠脉性心脏病时,静推维拉帕米的负性肌力作用或腺苷在多支冠脉病变中可能的“冠脉盗血”效应,可能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并发症甚至死亡。
该例患者诊断明确,静注维拉帕米终止心动过速的疗效也令人满意。图1B中窦性心律时P波、QRS波无异常,但在心动过速时QRS波呈显著负向的导联中T波仍倒置。这种现象叫做T波记忆。
图2A:心动过速终止后T波改变过程。B:心动过速恢复后4种可能出现T波记忆现象的情况:起搏后,左束支阻滞后,室速后,预激综合征后。LBBB:左束支阻滞;VT:室性心动过速;WPW:预激综合征。
该现象年首先由Chatterjee等发现,当他们对窦律下心室活动正常的患者停止心室起搏后发现:在心室起搏时QRS波呈负向的导联,停止起搏后T波仍为负向。
随后Rosenbaum等的发现加深了我们对该现象的认识,他们发现心室异常激动与T波改变的出现及消失存在相关性(图2)。
表1罗列了心室异常活动后可以产生T波记忆现象的几种情况。如表1所示,出现负性T波的导联与心室异常活动的心室起源位置相符。
动物研究发现,T波记忆与心室异常活动持续时间相关性存在不同机制,由此产生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的显著差别,前者为离子通道转运发生改变,后者为离子通道及缝隙连接在基因转录及蛋白质水平发生改变。
了解可能出现T波记忆的情况,对避免临床上误诊潜在心脏疾病是重要的,尤其是缺血性心脏病。一过性T波记忆通常不会导致心律失常,无需处理。
HeartRhythm;12(2):–EditedbyDr.DuDr.Fu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