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   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平均为每分钟75次。正常范围为每分钟60-次。成人安静时心率超过次/分钟,为心动过速;低于60次/分钟者,为心动过缓。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他因素而变化,比如体温每升高1℃,心率可加快12-20次/分钟,女性心率比男性心率稍快,运动员的心率较慢,可低于每分钟60次等。

2.正常体温:36.3℃-37.2℃(口测法)

  临床上通常用口腔温度、直肠温度和腋窝温度来代表体温。口测法(舌下含5分钟)正常值为36.3℃-37.2℃;腋测法(腋下夹紧5分钟)为36℃-37℃;肛测法(表头涂润滑剂,插入肛门5分钟)为36.5℃-37.7℃。在一昼夜中,人体体温呈周期性波动,一般清晨2-6时最低,下午13-18时最高,但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只要体温不超过37.3℃,就算正常。

3.血红蛋白(HbB):成年男性(-克/升),成年女性(-克/升)

  临床上以血红蛋白值佐为判断贫血的依据。正常成人血红蛋白值90-克/升属轻度贫血;60-90克/升属中度贫血;30-60克/升属重度贫血。

  贫血原因或类型不同,治疗方法迥异一旦发现贫血,医院就诊,在明确了贫血原因(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和类型(缺铁性还是巨幼细胞性)之后,再行针对性治疗切莫自行购买补血保健品,以免延误病情。

4.白细胞计数(WBC):4-10*(10的9次方)个/升

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的9次方)个/升称白细胞增多,小于4*(10的9次方)个/升称白细胞减少。一般地说,急性细菌感染或炎症时,白细胞可升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会降低。感冒、发热可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细菌感染引起,为明确病因,指导临床用药,医生通常会让你去查一个血常规。

5.血小板计数(PLT):-*(10的9次方)个/升

  血小板有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当血小板数减少到50*(10的9次方)个/升以下时,特别是低至30*(10的9次方)个/升时,就有可能导致出血,皮肤上可出现瘀点瘀斑。血小板不低皮肤上也常出现“乌青块”者不必过分紧张,因为除了血小板因素外,血管壁因素,凝血因素,以及一些生理性因素都会导致“乌青块”的发生,可去血液科就诊,明确原因。

6.尿量:0-毫升/24小时

24小时尿量毫升为多尿。生理性多尿见于饮水过多或应用利尿药后。病理性多尿见于糖尿病、尿崩症,肾小管疾病等。

24小时尿量<毫升为少尿,多见于饮水过少脱水肾功能不全等。

24小时尿量<毫升为无尿,多见于肾功能衰竭休克等严重疾病。

  如果感觉自己最近尿量明显增多,特别容易口渴,医院检查,排除自己是否有糖尿病或肾小管疾病若发现自己最近饮水不少,但尿量偏少,身上还有点肿,更应及时检查,排除肾脏疾患。

7.24小时尿量夜尿量:毫升

  夜尿指晚8时至次日晨8时的总尿量,一般为毫升,排尿2-3次。若夜尿量超过白天尿量,且排尿次数明显增多,成为夜尿增多。生理性夜尿增多与睡前饮水过多有关;病理性夜尿增多常为肾脏浓缩功能受损的表现,是肾功能减退的早期信号。除肾功能减退以外,夜尿增多还可能是男性前列腺增生、老年女性子宫脱垂、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精神紧张等原因所致。

8.尿红细胞数(RBC)正常值:0-3个/高倍视野

 尿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称为镜下血尿。

尿红细胞>10个/高倍视野,称肉眼血尿。

大众医学提醒:尿红细胞计数若超过3个,常提示肾脏有病变或泌尿系统有感染,应即刻就医女性应避免在月经期查尿常规,以免经血混入尿液影响化验结果。

9.尿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5个/高倍视野

  尿白细胞计数若>5个/高倍视野,称镜下脓尿。尿中若有大量白细胞,多为泌尿系统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或尿道感染。多为泌尿系感染,

10.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18.5-23.9属正常

如果体重指数超过24,说明已经偏胖,需要减肥了。记住:肥胖是百病之源,如果听之任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都会找上你。

11.血压值:正常的血压范围是收缩压在90-mmHg(12.0-18.7kpa)之间,舒张压在60-90mmHg(8.0-12.0kpa)之间

高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低于这个范围就可能是低血压。

在安静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测量血压,至少三次发现收缩压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诊断为高血压。收缩压≥毫米汞柱,但舒张压90毫米汞柱,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不过,最新高血压标准对收缩压介于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九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介于八十至八十九毫米汞柱的民众,已被视为可能发展高血压的高危险群。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降压药物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有糖尿病、肾病者,最好将血压控制在/80毫米汞柱以下。

12.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毫摩/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

  如果符合上述标准,则已是糖尿病患者,应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糖治疗,千万不要因为糖尿病“没什么感觉”而拒绝治疗。血糖如果不好好控制,全身各器官都会受累。

13.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6.5%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能反映采血前三个月的年个斤微亿血糖水平,是目前反映血糖控制好坏最有效、最可靠的指标。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7.0%作为治疗达标的标准之一,老年人可略放宽标准(7.0%-7.5%),中青年人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或更低。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可减少20%。

14.中风康复最佳时机:脑梗死后3天,脑出血后5-7天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种药物对偏瘫具有决定性的康复作用,唯有康复训练才是改善卒中病人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对卒中偏瘫病人而言,康复训练的效果远胜于用药,康复训练进行得越早越科学越完善,康复的机会就越大。

15.丙氨酰转氨酶(GPT或ALT)正常值40单位/升

  谷丙转氨酶升高多提示存在肝脏损害,如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硬化等,医院就诊。

16.中风(卒中)溶栓时间窗:起病后3小时

  脑梗死发生后,若能在起病后3小时内给予静脉内溶栓治疗,可最大限度地疏通堵塞血管,拯救濒死的脑细胞,有效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一旦错过这个时间窗,溶栓几乎无效。

老年人若突然出现中风征兆(如一侧手脚不灵活感觉麻木失语视物模糊等)时,千万别疏忽大意,医院就诊,为治疗争取时间。

17.B超检查:40岁以上,每年一次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无辐射、便捷及准确等优点,不仅可发现结石、囊肿、脂肪肝等常见疾病,还能早期发现某些肿瘤。受超声波无力性质所限,超声检查较适合实体器官,如肝、脾、肾等,一般不适合含气器官(比如肠胃)和骨骼系统。

18.冠脉狭窄70%,需做介入治疗

  一般认为,冠状动脉狭窄70%,则需做介入治疗若有明显症状,狭窄50%也应做介入治疗此外,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够介入治疗标准,但影像学显示病变形态不稳定,易发生血栓者,也应及早行介入治疗。

  两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50%,或接受过冠脉成形治疗并在冠状动脉内安装支架的患者再次发生心绞痛,应接受搭桥手术。









































鍖椾含閭e鍖婚櫌娌荤枟鐧界櫆椋庢妧鏈ソ
鍖椾含涓鐧芥鐤尰闄㈠ソ涓嶅ソ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fowgm.com//kcyyy/173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