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社区汇聚名医大家,共享医学资源;分享名医经验,交流从医心得,传播医学资讯!
您的健康,医生社区!
导读: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介于室性心动过速与心房纤颤之间的特殊类型室速,可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严重时可诱导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是一种介于室性心动过速与心房纤颤之间的特殊类型室速,可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严重时可诱导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TdP在临床上可分为获得性长间歇依赖型TdP、先天性肾上腺素能依赖型TdP、及中间型TdP。药物诱导的TdP多属于获得性长间歇依赖型TdP。
据屈百鸣、傅建伟撰写的《获得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防治(AHA/ACCF指南解读)》,其总结的“存在致TdP危险的药物”如下:
1.抗心律失常药:丙吡胺、多非利特、伊布利特、普鲁卡因胺、奎尼丁、索他洛尔等。
2.精神科药:氯丙嗪、氟哌啶醇、美索达嗪、匹莫齐特、硫利达嗪、氟哌利多等。
3.抗生素:红霉素、克拉霉素、喷他脒、司帕沙星、氯喹、卤泛群等。
4.抗肿瘤/血液科药:三氧化二砷。
5.麻醉药:美沙酮。
6.抗心绞痛药:苄普地尔。
7.上述药物没有包括TdP低危药物,如胺碘酮。
然而,在查阅了相应的说明书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一列表中,丙吡胺说明书的不良反应部分未记载其有“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仅收录因其“负性肌力作用可诱发心力衰竭……低血压,甚至休克”;伊布利特说明书的不良反应部分仅记载有“连续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间歇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未记载其有“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伴QT间期延长,是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特殊类型。
在孔祥君、聂振华著述的《唑类抗真菌药物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中可见以下表述,“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及酮康唑是临床常用的唑类抗真菌药物,均可诱发TdP”。
同样的,在伊曲康唑说明书的不良反应部分未记载其有“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仅有“心力衰竭……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相应的是,在伊曲康唑说明书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部分记载有与“经CYP3A4代谢的药物、经P-糖蛋白转运的药物合用可升高以上药物和(或)其活性代谢物的血药浓度,从而导致药效增强和不良反应[如室性心动过速(包括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可能致命的心律失常]增加”。在酮康唑说明书的不良反应部分也未记载其有“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其比较突出且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害。而与伊曲康唑类似,在酮康唑说明书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部分记载有与“特非那丁、阿司咪唑……合用可使以上药物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可能导致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经过对说明书进行收集整理后,将在相关药品说明书的不良反应部分明确记载有“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一般信息(药理分类、中文通用名、英文通用名)列表如下,以便临床用药时参考。
上表中,利托那韦与沙奎那韦联用时可能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及心肌梗死,但在利托那韦的临床试验中未见报告该不良反应。
经验表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危险因素有以下:QT间期延长、心率减慢、血清钾和镁浓度下降(如使用利尿药所致)、血药浓度高(如用药过量或肾功能不全)以及与其他可能延长QT间期的药物(如抗抑郁药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合用时。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呈剂量依赖性,多出现在治疗的早期或在逐步增加剂量时,大多可自动终止,但也可能发展成心室颤动。
然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由奎尼丁诱发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可反复自发自停,与剂量无关,可发生于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或以下时。
↓↓↓更多精彩内容左下角“阅读原文”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专业北京中医白癜风医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