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东昌府区某小区居民张女士在家中突发心力衰竭,医院医护人员抢救后顺利脱险。清醒后的张女士说:“医院的医护人员及时抢救,才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他们就是我的救命恩人。”

今年3月,刚诞下婴儿的张女士在家坐月子时,常常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张女士当时没有太重视,认为多休息休息就能好。可令她和家人没想到的是,4月5日凌晨一点多,张女士出现了严重呼吸困难、胸闷、意识不清等症状,情急之下,家人拨打了急救电话。

接到指挥调度中心的指令后,医院急危重症医学科第一时间派出救护车。“人命关天,必须迅速行动,我们用了不到3分钟就赶到了患者家里,立即对患者采取了输氧、心电监护等措施。”医院急救中心副主任孙良友告诉记者。与此同时,医院急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云霞立即组织急危重症医学科、心内科等科室的医护人员,成立抢救小组,做好了抢救准备。

抢救生命,刻不容缓。医院后,王云霞团队迅速对她进行诊断,发现她患有急性心衰,遂立即开通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将张女士送到重症监护室,对她采取利尿、强心、扩血管、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措施。几个小时后,张女士的身体状况逐渐改善,转危为安。

经过几天的治疗,张女士的身体状况持续好转,被转到心内科普通病房。“在重症监护室的那几天,我的精神状态虽然不是太好,但能感受到医护人员对我细致入微的照顾,给我喂饭,帮我做各种护理。我能够恢复得这么快,多亏了他们。”张女士感激地说。

急性心衰,是指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减少以致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若不及时治疗,患者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时间就是生命,救治张女士这样的患者,就是要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为此,急危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都全力以赴。”王云霞告诉记者,张女士能够得到迅速救治,离不开医务人员的努力,也得益于救治流程的优化。医院急危重症医学科实现了急诊与ICU一体化管理,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重症监护服务于一体,将急诊、重症医学、骨创伤外、心内等学科的专家进行优化组合,形成强大救治合力,确保对患者病情做出准确诊断,并缩短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检查、救治时间。

“目前,急危重症医学科可熟练开展各种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休克、重症感染、骨折、脊柱结核等疾病的治疗,抢救成功率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提升疑难、复杂、危重病的救治水平和能力,为全市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王云霞说。

本文刊登于.4.30《聊城日报·健康周刊》

推荐阅读:

他们是无影灯下的“隐形守护者”!走近医院麻醉科医生群体

医院介入治疗中心搬新家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fowgm.com//kcyyy/232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