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发动机”,其跳动有规律且自动进行,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关键。然而,心脏并不总是按照“正常节奏”运作。
当其出现异常时,就可能引发我们常听到的“房扑、房颤、心律不齐、心动过速”。
这些听起来复杂的医学术语,其实都有其清晰的定义和特点,可以逐步拆解理解。接下来,我们就从心脏的“跳动原理”开始,带你一步步弄清这些“节奏问题”。
心脏的节律从哪里来?
心脏的跳动是由心脏内的特殊“电路系统”控制的,核心是位于右心房的“窦房结”。窦房结相当于心脏的“起搏器”,它会自动发出电信号,这些信号通过心脏的电路系统传递,指挥心房和心室按照特定节奏收缩和舒张,完成每一次心跳。
正常心率:成人每分钟心跳在60到次之间,被称为“正常窦性心律”。
心律失常:当电信号的发放或传导异常时,心脏的跳动节律就会出现紊乱,从而导致房扑、房颤、心律不齐等问题。
了解了心脏的“电路工作原理”,我们再来看具体的4种常见心律问题。
一、房扑房扑,全名“房性扑动”,是一种特定的心律失常。简单来说,它是心房的电信号发放过快但有规律,通常心房的跳动频率可以达到每分钟到次。这种快速跳动使心房难以完成有效的收缩,血液循环效率随之下降。
房扑有2个特点:房扑的心跳虽快,但有一定规律性,不像房颤那样完全混乱。这种异常心跳通常不会自然恢复,需要医疗干预。
房扑并非总是致命,但如果长期存在且未处理,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增加中风的风险。同时,由于心房无法正常泵血,可能诱发心力衰竭。
举个例子
如果把心房比作一个泵,正常情况下泵是按照一定节奏吸水、排水。而房扑的情况下,这个泵运转得非常快,但还算有规律,导致水(血液)排不干净,逐渐堆积,形成血栓的可能性增大。
二、房颤剩余59%未读最低0.32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