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有一个和我们的心脏健康息息相关的节日,中国房颤日。很多朋友对房颤的概念比较模糊,大都是从影视作品中了解到的。据了解,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年龄标准化房颤患病率为1.6%,估算患病人数达万,其中男性为1.7%,女性为1.4%。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

房颤究竟是什么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又称为心房颤动,属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指心房内产生不规则的冲动,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协调的乱颤,从而丧失了有效的收缩,表现为心动过速且节律完全不规则。通俗来讲就是,心房出现了不规则的颤动,心房不能正常收缩,心跳频率比正常人快很多,可达到每分钟跳动~次,且不规律。

房颤也是一种危险的心律失常。它有“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此外,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比正常人高5倍,脑梗的发生率也会大大增加。

房颤前的这些征兆要记牢

1、胸口莫名的跳动感,时而持续时间长,时而短促。

2、脉搏强弱不等,有时感觉漏跳一拍。

3、活动后会有加重感,且可能伴有气短气促。

4、易疲劳,运动量降低。

5、时有心慌、胸闷、气短、胸痛症状。

6、发生昏厥或头晕的症状。

房颤成因需注意

长期医学研究显示,年龄增长是房颤一个突出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老年人是房颤发病的高危人群。一部分房颤患者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导致心房压力增高,长期不注意导致心房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此外,诸如糖尿病、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疾病、慢性肾病、肥胖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多种风险因素均可能是房颤发展和进展的原因。

房颤危害需知晓

房颤最主要有两个危害:引起脑卒中和心力衰竭。

这是因为在房颤的状态下,血液在心房内形成涡流,容易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后堵塞脑部血管,会造成突发性的脑卒中。临床脑卒中的患者中,有接近30%-40%被认为与房颤相关。同时,卒中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后遗症都可能会造成患者致残、认知功能障碍、反复住院等,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降低患者预期寿命的2-3倍,造成这一切的元凶之一就是房颤。

此外,长期房颤会使得心脏负担加重,最终发生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对已有心绞痛的患者,房颤使得原有的心绞痛症状加重,心慌气短、胸闷、乏力、明显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降低房颤发作风险

持续检测

5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者、有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常喝酒、常吸烟的人、有家族遗传史以及有心慌等不舒服表现的人,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注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fowgm.com//kcyzl/267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