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mmHg,舒张压≥90mmHg),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高血压分级与分类高血压分级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正常(成人水平)<<90

1级高血压(轻度)

--99

2级高血压(中度)

--

3级高血压(重度)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90

高血压的分类

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2.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病因

1.遗传因素:大约60%的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2.精神和环境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3.年龄因素: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4.生活习惯因素: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药物的影响: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6.其他疾病的影响: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临床表现

原发性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

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

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与血压水平有一定关联。

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症状与血压升高的水平并无一致的关系。

继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有关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高血压仅是其症状之一。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可具有其自身特点,如主动脉缩窄所致的高血压可仅限于上肢;嗜铬细胞瘤引起的血压增高呈阵发性。

据说清晨易高发心血管事件,清晨起床,难道血压也跟着“起”?

早上很多人清醒后的血压值都会偏高。往往早上9:00~11:00是最高峰,下午5:00—6:00是第二个高峰。如果正常工作,不上夜班,到夜里2:00血压降至低谷。这叫双峰低谷曲线。

人睡眠时神经活动比较弱。清醒后波动会增强,交感神经比较兴奋。早上起来以后,神经兴奋,引起体内血钠潴留,血压升高。这是人体交感神经肾上腺素、内分泌系统调节作用的结果,从而引起血压的晨峰。同时,体位改变引发缺血反应,也会启动这个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血压,使血压升上来。醒后卧床的患者血压并未升高,而醒后即活动的患者血压迅速升高。因此认为清晨血压波动是与活动有关,而与清醒无关。

建议清醒后卧床片刻后再起床。

许多高血压患者对于吃药都有很多疑惑,医院回来就开始吃药了,但到底有没有必要吃,该怎么吃都不是很清楚?

我们通常见到的降压药有利尿剂、钙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B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五大类。

1.利尿剂:此类药物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有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是通过利钠排水、降低容量负荷发挥降压作用。常用的利尿剂是氢氯噻嗪和吲哒帕胺。其副作用与剂量密切相关,故通常采用小剂量。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低血钾、高尿酸血症,故应该注意复查血钾,有痛风的患者禁用。2.钙拮抗剂:是应用最广的一类降压药,比较适合中国人,其作用不受盐摄入量的影响,而且没有严重的副作用。主要由如络活喜、波依定、拜新同等,最为广大高血压患者所熟知,经常有患者到门诊要求开这类药物,或自己去药店买,认为这类药能扩张血管,降压作用最好。但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很复杂,每个人血压高的原因都不尽相同,并不是所有人用都可以取得最好的效果。CCB主要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发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最适合的人群是: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只有收缩压高,舒张压不高)、高血压伴稳定性心绞痛、高血压伴有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周围血管病(如下肢动脉狭窄)者。3.β受体阻滞剂(BB):最适用于合并有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率快或有早搏等快速型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甲亢、焦虑等情况的高血压患者,尤其适用于年轻人。主要通过抑制交感活性、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来降低血压。常用种类有: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缓释片)、卡维地洛等。常见不良反应有:疲乏、肢体冷感、激动不安、心动过缓等,还可能影响糖、脂代谢。本身就心率慢(55次/分)、有缓慢性心律失常和支气管哮喘的人禁用。应该注意的是,长期应用BB者突然停药后会有“反跳”现象,如血压反跳性升高、心动过速、心绞痛发作、焦虑等,切忌自己突然断药。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适用于合并糖尿病、肾病、蛋白尿、代谢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的高血压患者。主要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起到扩张血管等作用,从而降低血压。常用种类有培哚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等以“普利”为后缀的药物。它的优点是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而且可以改善糖代谢、减少新发糖尿病;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保护心脏和肾脏。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持续性干咳,多见于用药初期,症状轻者可尝试继续服药,不能耐受者应换药。5.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是降压药家族中最年轻的成员,临床常用到的种类包括厄贝沙坦、氯沙坦、缬沙坦、替米沙坦等以“沙坦”为后缀的药物,作用机制与ACEI类似。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年10月)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

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所有可逆性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脂血症或糖尿病),并适当处理患者同时存在的各种临床情况。血压降至mmHg以下,老年患者的收缩压降至mmHg以下,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80mmHg以下。

利尿剂

钙离子拮抗剂

?定义:是指能选择性地阻滞Ca2+经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进入胞内、减少胞内Ca2+浓度,从而影响细胞功能的药物,又称为钙通道阻滞药。

?其中在心血管系统以L及T通道为主。临床常用的钙拮抗剂主要是作用于VDC的L型。

?短效钙通道阻滞剂,特别是硝苯地平,不应长期治疗高血压。钙通道阻滞剂的安全使用

?对于以前未经治疗的高血压病人,可优先选用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或ACEI

?服用短效钙通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病人须改用长效制剂。

?已经用长效钙通道阻滞剂控制的高血压病人可以继续使用。

钙通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水肿、心悸等

?短效制剂可能加重心肌缺血,长期大量应用可提高心性猝死率。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作用机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CEI抑制ACE使AngⅠ(ATⅠ)不能转化为AngⅡ(ATⅡ)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RB抑制AngⅡ(ATⅡ)与AT1受体相结合

ACEI主要药物不良反应

1、血压(2%),常见于首剂2、咳嗽(5%-20%)3、高血钾

4、对胎儿的影响5、血管神经性水肿禁用6、肾动脉狭窄者禁用

ARB与ACEI不良反应相似,但咳嗽发生率低。

常见的ARB

主要降压药物选用的临床参考

抗高血压药物的联合治疗

控制——因“病”制宜巧选药

目前我们常考虑用的有效方法有以下四种:临睡前给药、清晨给药、使用药物定时释放制剂(COER)和使用作用较强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又平稳的降压药物。但大家用药一定不能自作主张。要听医生的意见。因为某些用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1、临睡前给

  睡前服用降压药物,既保证了清晨降压药物的最大血药浓度又不影响夜间睡眠血压。特别是使用半衰期足够长的降压药(如替米沙坦)。在确实保证24小时有效降压基础上也能有效控制血压晨峰。

  临睡前给药也有缺点。可能会削弱24小时控制血压的能力。而且对特定人群有些药物不适合临睡前给药。如果患者夜间血压比白天还要高。就可以放心地在临睡前给药;如果夜间血压下降达不到5%或10%。也可以使用,危险性不大;但如果夜间血压下降超过20%。这个时候就不能用药了。本来血压下降就很厉害,压力一低,血小板容易粘在血管腔内。这时缺血性中风、心肌梗死发生率都会增加。所以睡前给药有一定好处,但也有局限,并不适合每个人。

  2、清晨给药

  夜间服用降压药有可能导致夜间低血压,而在某些老年人或有冠心病、心功能损害、脑血管意外史的患者。过分降低夜间血压可能会诱发心肌缺血、视神经损害和中风等情况。所以这些患者可于清晨醒后立即服药,尽快起效控制血压以降低其高危性,相对好地控制晨峰。而且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亦有一定的节律性,夜间较白天低,因此夜间要达到一个相当的药物浓度。需要大剂量给药,这往往增加了药物本身的副作用。所以。清晨给药更适宜。

  清晨给药主要有几种药物,B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OC,受体阻断剂等。

  3.使用药物定时释放制剂(COER)

  这种制剂采用吸收后迅速起效的短效药物,临睡前服用后药物在清晨定时释放。控制即刻血压。效果非常好。可惜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样的释放制剂。有些国家已经在临床进行研制。如果能在晨峰出现前的半小时内开始释放,慢慢使血压下降,效果还是非常理想的。

  4.使用作用较强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又平稳的降压药物

使用作用较强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又平稳的降压药物。每天清晨给药一次。不仅能控制整个24小时血压的平均水平,而且能有效阻遏服药后18~24小时(最后6小时)血压上升的幅度。这是目前较佳的治疗途径。

赞赏

长按







































重庆白癜风专科医院
白癜风医院怎么走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fowgm.com//kcyzz/181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