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导联可穿戴心电设备结合散点图在“互联网+慢病管理”中的价值探讨余新艳杨建云禹彩云李方洁(通讯作者)目的探讨单导联可穿戴心电设备提高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可能性,并结合散点图和“互联网+”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年6月至年1月由银川市所属基层医疗机构辖区纳入的50岁以上有头晕、胸闷、心悸、气促症状的例患者,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的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有上述症状但无慢性病的例患者。所有受试者均在有上述症状时,自行佩戴单导联可穿戴心电设备进行4h心电数据采集并实时上传到云端,基层医师依据散点图初步诊断,再医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出具诊断报告。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心律失常总检出率为68.61%,观察组为89.44%,高于对照组的4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导联可穿戴心电设备实用便携,提高了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与散点图结合并借助“互联网+”有利于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单独发病,亦可伴发于其他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无规律、持续时间短、突发突止的特点,导致静态心电图和4h动态心电图检查都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心电图资料而错过最佳诊断救治机会。可穿戴式心电设备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使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增高。基层医疗机构依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政策承担着慢性病管理工作,但尚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心电图服务,很容易造成心律失常的误诊、漏诊,这便为散点图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带来了前景。本研究在基层医疗机构利用单导联可穿戴心电设备对居民进行心律失常筛查,并结合散点图借助“互联网+”技术,探讨其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选取年6月至年1月银川市所属基层医疗机构纳入的50岁以上有头晕、胸闷、心悸、气促症状的位居民作为受试者,其中文盲47例、小学文化84例、中学文化例、高等教育88例。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中至少一种慢性病的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有上述症状但无慢性病的例患者。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不全患者;、不能有效完成监测过程者;3、不能使用智能手机者。1.方法1..1设备使用及传输方法采用单导联可穿戴动态心电图记录仪进行数据采集。采用肢体Ⅱ导联体系,可准确记录到有诊断级别的心电图,结合AI技术,自动绘制相应的散点图。记录时按记录器电源开关启动记录仪,通过手机App扫描记录仪机上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fowgm.com//kcyzz/229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