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导致,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早搏、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时常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睡眠,甚至会突发猝死。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除药物治疗,主要进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
在过去几年,医院主要采用传统心电生理标测和消融,但均须借助导管介入技术完成,需要频繁使用X线透视,并在X线指导下完成导管的操作和定位。X线辐射的副作用主要是对患者、医护人员、技术人员有很大的辐射。对于长期从事介入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来说,长时间、大剂量、频繁、近距离地接触X线辐射,可抑制和损害人体的组织细胞,导致白细胞减少,同时也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等,甚至引起体内细胞突变,诱发癌症,已经成为临床电生理医生面临的重大健康隐患。同时传统的二维X线心电生理标测和导管消融术,仅能提供心脏二维解剖结构信息,无法呈现心脏三维空间结构,不能直观显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难以实时监控电极导管的移动等。因此成功率低,同时手术风险也高。
近年来,随着三维标测系统(CARTO系统、EnSite系统等)电生理技术的问世和新设备的应用与普及,明显提高消融疗效,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三维标测系统的应用,真正实现了心内科医生“看着心脏做手术”,并大幅度降低了以往X线和造影剂所带来的伤害,实现了绿色电生理。
自年11月医院心血医院段江波教授的指导下,在几乎零射线条件下成功为两名反复发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了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以来,近1年医院又陆续完成10余例三维电生理下的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
医院三维标测下进行室上速的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本院心脏介入手术史上的空白,使医院由二维时代进入全新三维电生理时代跨上了新台阶。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