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症是一种病理现象,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低血糖症的发生既可源于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过多,也可由于内源性葡萄糖生成不足,但通常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血糖下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葡萄糖供应不足、功能异常,从而产生一系列低血糖的临床症状。
在什么情况下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昏迷?
当糖尿病患者血糖快速下降时,首当其冲的是大脑皮质受抑制,出现意识朦胧、定向能力与识别能力丧失、精神失常及言语不清;当皮质下受抑制时,产生躁动不安、心动过速及瞳孔散大;当累及中脑时,出现阵发性惊厥,并很快陷入低血糖昏迷。
有些患者,特别是不稳定型及幼年型糖尿病患者,或应用胰岛素过量者,低血糖反应不易自行缓解,且呈现恶性的低血糖反应症状,如急性精神病或癫痫样抽搐及迅速进入严重昏迷状态。
低血糖发生的次数越多,低血糖的症状越不典型,即使使用结晶锌胰岛素类短效胰岛素,也没有明显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的表现,而且精神异常症状很短暂,即可迅速陷入深昏迷(或因为病程长,有自主神经病变,所以交感神经没有反应)。
低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如下:
发生低血糖时,患者体内的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升糖素等分泌增多,从而引起反应性高血糖,即苏木杰效应,往往表现为血糖过高、尿糖增多,对糖尿病的控制产生不良影响。
多次反复的低血糖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脑细胞受损;长期持续的低血糖将导致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如反应迟钝,甚至留有痴呆等后遗症。
糖尿病患者反复发生低血糖反应后会引起病情加重,影响智商,甚至发生低血糖性偏瘫、精神病样发作、昏迷,直到死亡。
低血糖使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对老年患者的心肌供能、供氧受到障碍而产生心律失常。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心房纤颤、室性早搏,甚至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低血糖治疗不当时可诱发脑水肿、脑血管意外及低钾血症。
低血糖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血压升高,从而导致心脏、脑、视网膜、肾及末梢血管的代偿功能减退,促使这些器官的病变加重,最终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