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受体阻滞剂作为重要的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的药物,在ACS治疗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通过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慢心率、抑制儿茶酚胺的心脏毒性,减少冠心病引起的心原性猝死的风险。但是目前我国ACS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方面缺乏规范化,因此针对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策略,我刊医院卢新政教授,分享他多年的临床经验。

医师专访

INTERVIEW

《门诊》

ChinaPEACE研究旨在对过去十年中国AMI患者住院期间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进行全国性评估,显示我国急性心梗患者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在年仅57.3%。能否结合相关研究及贵院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分析我国ACS患者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现状?

卢新政教授

目前我国ACS患者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现状特点:1.使用率不高,一个采用开放、多中心的观察性研究,连续入组北京24家医院年6月~年9月的住院冠心病患者,总计例。记录入、出院时患者的静息心率及β受体阻滞剂的状况,结果显示我国住院冠心病患者出院时β受体阻滞剂治疗率较低,仅为81.02%,而美国为93.2%(图1);2.使用剂量不够,相关研究证明,大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脏猝死事件,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获益越大(图2);3.轻易停用,患者依从性不佳。主要原因包括临床医师对β受体阻滞剂的认识度不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顾虑,从而造成患者依从性不佳。因此在剂量方面,需要心血管临床医师熟悉β受体阻滞剂的药理特性,正确认识其药物的禁忌证和副作用,依据药物循证医学证据,明确靶剂量或者最大耐受剂量所带来的获益,并对患者进行规律的随访,增强宣教充分交流,督促患者,这样才能更加合理的应用药物,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水平。

▲图1.我国ACS患者出院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现状

▲图2.大剂量美托洛尔可增加临床获益,降低死亡风险。

《门诊》

β受体阻滞剂在ACS患者的治疗和ACS急性期后的二级预防中使用获益已有大量证据,那么请您谈谈对于ACS患者以及ACS急性期后通过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早期、足量、长期治疗有哪些获益?其作用机制如何?

卢新政教授

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滞β受体而表现为负性变时、变力和传导作用而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血量下降,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减少心肌再梗死、恶性心率失常等。

β受体阻滞剂是ACS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作为抗心绞痛药物缓解患者缺血症状,更重要的是改善预后,提高长期生存率。贯穿于ACS患者整个治疗,作为一线用药,应尽早、足量、长期使用。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急性期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在ACS急性期后的二级预防治疗中,可以降低死亡率以及CVD事件发生。汇总5项(歌德堡美托洛尔、斯德哥尔摩研究、阿姆斯特丹研究、贝尔法斯特研究和Lopressor研究)采用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的聚合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长期使用美托洛尔mg/d可降低心梗患者3年内的猝死风险达40%(图3)。另外COMMIT/CCS-2已经奠定我国ACS足剂量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循证基准,该研究中90%的患者完成了口服美托洛尔mg的治疗剂量标准,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最新版《中国PCI指南》也指出心功能正常患者,PCI术后服用β受体阻滞剂至少持续3年,至最大耐受剂量可最大限度减少PCI术后心梗和心源性死亡风险。均提示足量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对改善ACS急性期后生存意义重大。

▲图1.长期使用美托洛尔mg/d可降低心梗患者3年内的猝死风险达40%

《门诊》

年最新发布的《中国PCI指南》明确建议,血运重建术后β受体阻滞剂应作为一线用药,对β受体阻滞剂的地位再次给予了肯定,那么ACS患者治疗时β受体阻滞剂剂量是否应规范化?医院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心得吗?

卢新政教授

β受体阻滞剂剂量规范化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在临床工作中,个人总结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有几点原则:1.无禁忌证时全用;2.选择用药宜脂溶性;3.先针后片,先快后慢,维持药物易长效;4.足量(靶剂量mg或者最大耐受剂量);5.长期使用。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应分为两个时间段进行处理,分别为心肌梗死急性期和心肌梗死后稳定期。ACS患者只要无禁忌证,应在发病24小时内尽早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禁忌证患者可暂缓使用,并在24小时后重新评估并尽早使用。以美托洛尔为例,ACS患者多需住院治疗,一旦确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特别是心率、血压与心功能情况)启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应在早期发病24h内使用美托洛尔25~50mgq6h,并在2~3天之内转化为等剂量的美托洛尔缓释片,出院前调整到mg每天或者患者所能耐受的最大剂量,对于在院内剂量未能达标的患者,应在出院后定期每周随访,剂量个体化,可从47.5mg或95mg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至靶剂量(欧美指南推荐的靶剂量一般为mg)或最大耐受量以缓解症状,静息心率应降至55~60次/分,严重心绞痛者如无心动过缓症状,可降至50次/分。

扩展阅读

《ACC/AHA/HRS成人室上速处理指南》之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是起源于窦房结,心率>bpm的心律,又分为生理和不良性窦速两个亚型。

1.生理性窦速

生理性窦速是自主神经对机体的活动、精神与情绪波动的一种正常反应,也可能是对病理因素,如发热、心衰、甲亢、外来物质(包括药物)的反应,去除诱因后心率可恢复。

2.不良性窦速

不良性窦速是指用机体的生理需求不能解释,静息心率>bpm,Holter的平均心率>90bpm的窦速。患者常伴有症状而发生机制不清,属于一种排他性诊断,常不需治疗。对症状明显者的治疗效果差,即使心率能降低症状也不一定缓解。

医师简介

医院南京医院/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南京医院/医院心内科高级专家、南京医院心血管中心执行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委员、秘书,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精准医学学组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微循环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余篇。END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门诊》杂志官方







































白癫风 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fowgm.com//kcyjg/176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