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
戴上没有镜片的镜框,
耳朵上的耳钉闪着亮光,
再喷点ck香水。
“阿拉这形象必须要讲究啊。”
帽子一天换一顶,一个星期都不来重样的。
快花甲的人了,
就凭爱美这一点,
不知道让多少年轻小伙自愧不如。
收拾利索,骑着小电动,
阿跷跟个骑士似的,风风火火穿过老里厢。
每天穿得这么精神、讲究,
就只为了去一个地方,
自己开了20几年的馄饨店。
阿跷本名蔡新民,因为脚颇,走路一瘸一瘸,才被这样叫。这名字他从小听到大,倒也习惯了。自己还觉得蛮有意思,后来,干脆把名字印在名片上当起了招牌。
要是有人问起名字由来,他还会模仿男模,给你走两步瞧瞧。
店里头的馄饨虽小,可阿跷这店的名堂却很大。常常是店还没开门,门口就排起了长队。
不知道的人路过会惊讶,老食客们却早就习惯了,排队时也不燥,听听歌,刷刷朋友圈,或是和前面后面的旁友聊聊天,也算晨间的消遣。
到底怎样的小馄饨才让快节奏的上海人甘心等待呢?
阿跷说,就两个字——用心。
馄饨皮买回来后,还要再加工。每天80斤的皮,来来回回再擀好几遍,才够有韧性。
肉馅是市场上最新鲜的。不放酱油不放老酒,要的就是原汁原味。
大肉丸塞进薄皮里,大手一捏,不到一秒,就是一个。
小馄饨的汤底
是自制的盐水和猪油调制的,
锅盖一掀,
香气飘出去能勾人。
看阿跷煮馄饨是最有意思的。
大铁勺锅里的汤一舀,
也不怕洒出去,
点穴似得唰唰几下,
满桌的碗瞬间被装满。
排着队的客人,
眼巴巴地瞧着这“馄饨功夫”,
嘴巴还没吃上,
眼睛就饱了。
顾客们都等半天了,
阿跷也不急,
香味还不够厚
要再在碗里浇上一勺。
客人以为做完了,端着碗就想走。阿跷大手一按。等等,还没完,还要撒上蛋皮和紫菜提味。蛋皮是比鸡蛋贵上一倍的鸭蛋做的,因为顾客里有人对鸡蛋过敏。
工序一样不能差,一碗馄饨这才算完全做好。
刚端上桌,客人们也不顾烫,早吸溜吸溜起来了。
这样一碗小馄饨里一共12只,总共才收6块钱。
个个饱满鲜香,汤味浓稠。大早上能吃到这一碗,客人们都说这队没白排。
这国外食客的表情貌似出现在中华小当家里面
不知道多少客人曾抱怨过:阿跷馄饨什么都好,就是不能预订和外卖。
原因也很简单,馄饨泡时间长了,味道、口感全变了,阿跷也不高兴了,这不是砸了自己的招牌吗?
不管阴天下雨,也不管客人多大牌,想吃碗馄饨,就得排队。
阿跷的另外一个规矩,是碰过馄饨的手绝不会再碰钱。
装钱的铁盒摆在店门口最明显的位置,阿跷叫它“银行”,一百大钞压在盒底,零钱都在盒里,客人自己放自己找。
这么多年来,想占小便宜少给的客人也有。
给多给少,阿跷看不见,后面队伍的群众们可是看的一清二楚,二十几年的老食客,伸张起正义来,比警察还猛。
二十几年,馄饨从刚开张的1毛5到现在的6块,价格一直很良心。
年以前,阿跷的店还不在这里,就在他从小到大的家里。那时候,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屋子里,院子里,装满了跑来尝鲜的顾客。
后来,店里生意太红火,馄饨店被同行举报,阿跷只能关张。
凑巧的是,现在的小店正好在招租。可因为租金太贵,阿跷一直在犹豫。
直到很老主顾给阿跷打了电话来催促想吃小馄饨,阿跷一着急,把转让费、房租、押金一下子并交清。整整一袋子的现金,一共70万。
房租涨了,馄饨的价格却不变。阿跷不管那么多,只要店开起来了,老客人回来了,他这心就舒坦了。
有的客人为了吃上一口阿跷馄饨,开了很久的车来吃;有的谈恋爱带男朋友来这吃,结婚后,带着孩子来这次吃;还有穿着家里的大花睡裤就出来,一买就买一家子的。
有的人来这是为了尝鲜,
想知道是不是网上盛传的那么好吃;
有的人把这当做休息的地方,
不管饿不饿,一碗馄饨,
足以暖心。
更多是上了岁数的老邻居,
腿脚不好的,
就吃惯了这一口,
孩子们搀着,
杵着拐棍也要来。
阿跷看起来凶凶的,老客人们一来,他就变成活宝。
老客人爱吃什么,忌口什么,他全记得。常常客人刚进门,还没点单呢,阿跷在就先做好,端到人家面前了。
客人的食量他也清楚。看见体型壮的,生怕人家不够吃,另外多加好多料;瘦的客人呢,点的再多,阿跷也不做。一句“够你吃了,点多了浪费”就给人家噎回去。
有小情侣来,姑娘点了冷面,阿跷凑过去,硬说姑娘力气小,抢着帮人家拌面,也不管男朋友在一旁,脸都绿了。
外国来的小帅哥,
楞被阿跷教会了好多上海话。
58岁的老头和20出头的小伙称兄道弟,
约着一块去酒吧喝酒。
小店因为人气太旺,很多媒体来采访。
当被问到:“你觉得自己做的小馄饨好吃吗?”阿跷挺直腰板,说:“我没觉得什么特别的,但是客人们都爱吃。只要他们爱吃,我就高兴。”
小店还被国外的媒体采访,报纸被好好框起来,挂在墙上。上面的英文阿跷不懂,只知道是夸自己的馄饨做的好吃,只要这一点,就够了。
这么多年,经营这热闹的小店,阿跷也攒下一些钱,却还住在只有6平米的家里。
有人劝他换个房子住,有人开放加盟,开几家连锁店。阿跷都不心动,他心里清楚,家是生活了一辈子的痕迹,店也是老主顾们捧出来的。
自己每天的精力就包在这一个一个小馄饨里,日子这么过,就是他最舒坦的方式。
只因为馄饨店还在,店里的老食客还在。
本文授权转载自Hey且慢(ID:hiboluofengli)
投身在一件最放不下的事,
才是真的幸福。
需转载的公号回复消息
另:有束光招募小伙伴~
回复消息见详情
郑州白癜风治疗中心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