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来宾市首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患者在我院好转出院,患者韦先生感叹到“社会进步,科技发达,党的政策好,让我一个贫困户也用上了高科技产品,再也不用过心惊胆颤的日子”。
室速发作心电图
心脏结构三维CT重建
47岁的韦先生于今年5月开始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悸、胸闷、头晕,辗转多家医疗机构治疗未见好转。7月份,他的症状再发,于是到我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经过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脏(心内结构)三维重建CT等检查后,情况并不乐观,经我院心血管内科二区欧发邦主任组织全科病例大讨论,并邀请心外科专家联合会诊,诊断为:1.先天性心脏病—矫正型大动脉转位(SLL型);2.心律失常—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诊断明确后,即根据其病情制定了治疗“三步走”的方案,即先进行药物治疗,再根据病情情况是否进行局麻下行室速射频消融术及ICD植入。最终,经过几个月的治疗,韦先生病情未见好转,室速反复发作,最快一次心室率达次/分,伴血压下降,经电复律后好转,医生决定对其进行ICD植入。
12月18号,欧发邦主任亲自为韦先生实施手术,因为其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起搏除颤电极到位困难,欧主任术前反复多次阅读韦先生的心脏三维CT,术中结合右心室造影,最终经过约两个小时的手术,成功为他植入ICD,术后恢复良好,于12月28日顺利出院。
ICD植入效果科普:什么是ICD?
英文全称Implantable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是一种可以纠正心率或心律,并能预防猝死的带电池的仪器,也叫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是临床上治疗持续性或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医学仪器,简言之,就是一种能放电的起搏器,可以植入在胸壁内,连接1-2根通过静脉插入心脏内腔的导线。ICD不但具有支持性起搏、它还能在数秒内感知心脏的异常节律,进行复律、除颤和起搏,从而纠正容易导致猝死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和室颤。临床研究证实它是防治猝死的一线有效治疗方法。目前的ICD电池可以持续使用6-10年,之后需要更换。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其寿命可能会增至10年,导线的寿命更长。
文:周静音(心血管内科)
编发:宣传统战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