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早搏、心动过缓……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心律失常,中国约有两千万患者正受其困扰。系统地了解认识这类疾病,有助早期发现和治疗它。
房颤。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跳不规则。目前全球房颤患病人数为万,预计到年将增加2倍。
研究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男性一生中患房颤的风险为26%,女性为23%。房颤最严重的危害就是导致脑卒中(中风)。研究显示,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增加2~7倍,死亡风险增加约2倍,房颤还会增加心衰的风险。
此外,临床上有些病人没有明显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这称为无症状性房颤。某种意义上说,无症状性房颤可能比有症状的房颤更危险,因为无症状就不会及时治疗,发生中风或者心衰的可能性较大。临床上不少患者都是发生脑梗塞后才发现有房颤,造成了很大遗憾。
心动过缓。正常成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次之间,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成人,多见于老人和运动员。
心动过缓的病人是否出现症状,与心动过缓的程度密切相关。大多数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严重心动过缓(心率≤40次)或严重房室传导阻滞(II度II型或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会自觉心悸、气短、头晕和乏力,严重时可出现眼前发黑(黑矇)甚至意识丧失(晕厥),甚至因心动过缓死亡。
心动过速。成年人心率每分钟超过次时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时患者常有心悸、出汗、头昏、乏力等临床表现,通过心电图可检测。由生理或心外因素所致者,大多不需特殊治疗。其他如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能需遵医嘱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
很多时候造成心律失常的根本原因不消除,很难真正控制住,它就像身体里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发作。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很多心律失常是可以预防的。
1.定期体检。很多心律失常患者没有心慌、胸闷等典型症状,只在体检时发现。某些没有症状的心律失常对身体一样有害,如房颤等会伤害心脏或引发脑卒中,严重疲劳状态下可能突然发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2.运动要适量。研究发现,长期剧烈运动者,房颤发病率增加5.5倍,而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能减少心律失常发作。应本着“量力而动”的原则,不可勉强运动或活动过量。中老年人宜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较柔和的运动。
3.维持健康体重。研究发现,肥胖与房颤的发生呈线性相关,体重指数(BMI)每增加1,房颤风险增加4%~8%。
此外,健康饮食、改善睡眠和心态也有助防治心律失常。必要时可遵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稳心颗粒历经30多年的历史检验,不仅对房早、室早和房颤等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治疗及改善作用。
并且,中医认为稳心颗粒的主要功效是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对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悸、胸闷胸痛、不寐等中医学范畴内的证候和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临床研究证实,稳心颗粒对改善心悸、气短、乏力、头晕、胸闷、胸痛等症状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来源:生命时报
白癜风医院济南哪家好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治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