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心电图时,很多人查出了“毛病”——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或是窦性心律不齐。这些人平常没有明显的心脏不适症状,但拿到检查报告单后,心里就直打鼓:不会真有心脏病吧?

  心跳的正式称呼叫做“窦性心律”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这三个名词都带有“窦性”,很多人一看“窦性”就蒙了,以为得了啥病。解释“窦性”,要从窦房结说起。窦房结是心脏跳动的最高司令部,它是位于心脏右心房上的一个特殊小结节。它可以自动地、有节律地产生生物电,这种生物电传送到心脏的各个部位,从而引起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心脏的跳动就是这样产生的。由于是窦房结“发电”引起的心脏有节律的跳动,因此我们的心跳就叫做“窦性心律”。既然每个人都是窦性心律,这自然不是一种病,而是心跳的一种正式称呼。

  窦房结发一次电,心脏就跳动一次,窦房结的发电频率是每分钟60~次,因此医学教科书上就把正常的心率规定为每分钟60~次。每分钟心跳次数少于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每分钟心跳次数超过次,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心跳不规律,有快有慢,就叫窦性心律不齐。

  心动过缓可能是“运动员心脏”

  一般来说,只要心跳每分钟低于60次,做心电图的医生就会写成“窦性心动过缓”。心动过缓不一定是病,有时反而是身体好的表现,比如运动员在休息状态下心跳会低于60次/分钟,另外很多健康的成人、老年人,心率也会低于60次/分钟。普通人睡眠时心率也会降到30~40次/分钟,这都是正常的,因为这时身体不需要心脏使劲工作。

  运动员、经常运动的成年人,虽然心跳得慢,但心脏跳动有力,所输出的氧气和养分已经足够全身使用。有统计认为,有25%的青年人心率为50~60次/分钟。而老年人心跳得慢,则是因为他们的窦房结和全身的器官一样,退化了,身体代谢减慢,虽然心跳慢,但输出的氧气和养分也够用了。

  有人说,心跳越慢越好,并举例说,乌龟能活年,老鼠寿命还不足两年,是因为乌龟的心跳每分钟不足10次,老鼠的心跳每分钟高达次。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心跳不是越慢越好。国际上有专家曾经提出,把正常的心率改成55~90次/分钟,因为医学上认为心率在55次/分钟以上都是正常的,只有在55次/分钟以下才算是病态。不过有一个例外,如果是运动员的话,心率在55次/分钟以下也算是正常。所以,对于喜欢体育运动的年轻人来说,心动过缓意味着你有一颗“运动员心脏”。

  如果心率经常在55次/分钟以下,则需要进一步检查,看是不是心脏出了问题。首先,窦房结这个发电站出了问题,会导致心跳过慢,其次,冠心病或心肌炎会引起心动过缓。其他少见原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高钾血症对此也有影响。出现心动过缓,轻者表现为头晕、乏力、胸闷等,在活动时加重;重者可出现眼前发黑、晕倒甚至突然死亡。目前治疗心跳过慢的长期有效方法是在患者体内安装一台起搏器。心脏起搏器就是一个人工的“备用电池”,它能替代窦房结发电,使心脏有节律地跳动起来。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鉴别心动过缓是不是病态,那就是运动,剧烈运动比如跑步、打球之后,心跳能达到每分钟90次以上,心脏就没问题,如果运动后心跳依然上不去,就说明患心脏病了。

  心动过速交感神经太兴奋

  心跳每分钟超过次,就是“窦性心动过速”,它与交感神经兴奋有关。

  人体内脏都受植物神经支配,植物神经又称自主神经,不受人的意志控制。心脏就受植物神经支配,所以人的意识无法控制心跳快慢。植物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于心脏来说,交感神经具有兴奋作用,副交感神经具有抑制作用,二者相互制约平衡。

  常常心动过速的人,多是交感神经比较兴奋的人。心动过速在很多情况下是正常的,比如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饮浓茶、喝咖啡、吸烟、饮酒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另外,人站立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也加快,躺下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则减慢。生理因素导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常为一过性,持续时间较短。

  另外,儿童的交感神经比较兴奋,因此儿童常常出现窦性心动过速。6岁以前的儿童心率可超出次/分钟,初生婴儿则可达~次/分钟,心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一些疾病会引起心动过速。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研究发现,大多数甲亢患者都有心动过速。感冒发烧、心肌炎也能引起心动过速,体温每升高1℃,心率每分钟可增加10~15次。此外,一些药物如肾上腺素、麻黄素等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通常是生理性的,不需治疗,但需排除作为某些疾病的伴随症状,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炎等。

  儿童几乎个个都是心律不齐

  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在做心电图时,常常会得到“窦性心律不齐”的诊断。多数人都知道心跳应该是规律整齐的,所以一听说“心律不齐”,不少人便认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窦性心律不齐”以儿童、青少年最常见,成年人也不少见,其实它并不意味着心脏有疾病。

  年轻人常见的窦性心律不齐大多数属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它的特点是随呼吸的变化而变换,吸气时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增快,呼气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变慢。心率快慢变化的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屏气时心律转为规整。这种心率失常一般多发于儿童、青年和老人,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不必治疗,活动后心率增快则消失。

  有细心的家长发现孩子有“窦性心律不齐”,非常担心。这是因为儿童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发育尚不健全,对心脏的调节不稳定。有心脏专家指出:“孩子有窦性心律不齐,不仅不用担心,而且这对孩子来说是好事。”研究发现,窦性心律不齐说明孩子没有器质性的心脏病,而且这种正常的现象还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心脏储备能力。心脏储备指的是心脏工作水平上升的可能性的大小,比如能否挨过重病,能否耐受酷暑或发高烧,能否应付高强度的活动。可以通过心率变化情况来判断心脏储备的大小,心率变化越大,心脏储备就越强。

  老年人单纯出现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没有大碍,如果同时出现心律不齐和心动过缓,医院进一步检查诊治。

(选编自洛阳心脏网)

点击







































北京白癜风研究所
白癜风会传染吗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fowgm.com//kcywh/182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