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一家之言,是我多年来治疗本病的一点科普性总结,不做学术讨论,如有疑问可以商榷。
随着智能手机及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极大改变,颈椎病这一劳损性疾病逐渐成为困扰大众的一个常见问题,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那么,颈椎病有哪些症状呢?且听我慢慢分解:
颈椎病,顾名思义,就是颈部椎体出了问题导致的一系列症状的的总称,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椎体本身(包括颈椎椎体及附属组织椎间盘)物理结构改变导致的生物力学失衡造成的问题,也就是临床医生常讲的颈椎骨质增生、生理弧度变直甚至反弓,椎体滑脱,椎间盘突出(膨出、脱出);二是颈项部肌肉、神经、血管紧张、卡压、变性导致的一系列问题,这类问题颈椎影像学检查常常看不到改变,但患者往往症状明显,只是由于得不到相关客观检查的支持,因此更容易被患者误解、忽视,以致贻误治疗,最后导致椎体本身,也就是第一种情况的出现。
那么,颈椎病会有些什么症状呢?在了解这个之前,需要先简单学习一下颈部的相关解剖。颈椎由7块椎体构成,正常情况下,连接颈椎椎体后沿会有一个向后的弓形弧度,除了第一二椎体之间又齿突相连以外,其余相邻椎体之间都由椎间盘和上下关节突连接,在颈椎椎体的横突上,有一个穿行椎动脉的横突孔,第二和第六、七颈椎横突前面分布有走行交感神经的上、中、下星状神经节,人体共有8对颈神经,其中第一到第四对颈神经的前支构成颈丛,支配颈项部、偏头及后头部感觉和相关肌肉,其中有一特殊的分支,叫膈神经,主干由第四对颈神经发出,支配膈肌和附近胸膜;第五到第八对颈神经和第一对胸神经共同构成臂丛,支配双臂后背前胸部感觉和相关肌肉,走行在颈部的星状神经节发出的节后交感神经纤维,除了加入颈丛和臂丛支配相关组织器官外,还支配心脏和眼睛的睫状体,这个是颈椎一系列功能的基础。
由此可知,颈椎病的症状可以由他所影响的神经大体分为两部分,周围神经部分包括:颈丛部分,主要症状有偏头痛(痛如闪电,与体位相关),后头痛(常伴随颈部僵硬不适),眼睛发胀(易视疲劳),颈项部怕冷,腹胀,呃逆,眩晕(与体位相关,常在颈部改变姿势时发作或加重),心慌胸闷(偶有心动过速,但心电图少有心肌缺血等器质性改变),颈部强直转动不利(落枕),失眠等;臂丛部分,主要症状有上下背痛,手麻(常夜重昼轻,晨起明显,多为部分手指麻木,少见全手麻木),手臂麻痛,肩部疼痛活动不适,上肢怕冷等。中枢神经部分,中枢神经症状多见于严重椎间盘脱出黄韧带肥厚等导致的椎管狭窄,临床可出现双下肢麻木,行走困难,无力等中枢神经症状,临床少见,多需要手术治疗。
颈椎病多由慢性劳损导致,受凉和局部炎症(比如慢性咽炎)可加重病情,因此为了防治本病的反复发作,改变生活习惯就是必由之路。具体来说,可总结为一句话:行得端立得正,多运动随时变。行得端立得正意思是:生活中注意姿势,不做加重颈椎负担的动作,尤其是加重颈部部分肌肉负担的事绝对避免;多运动随时变意思是:适当运动提高肌肉力量,增强颈椎稳定性,随时变有两层意思,第一是记着顺应天时,注意养生保暖,第二是单一姿势不要太长,争取在感受到疲劳前改变。
最后,随着颈椎病的年轻化,临床常见本文第三段所述第二种情况的患者,常因影像学的一句未见异常而不加治疗,放纵自我,从而导致真性颈椎病(第三段以一种情况)的发生。殊不知,人体机能,多有宽裕的储备,骨骼结构的改变,多是对长期负荷的一种自我修补,是对长期肌肉问题的一种自我救赎。病在肌肉,尚能痊愈,病在骨骼,就只能临床治愈了,反反复复,很难避免。常有患者抱怨,初次发作就这么严重,其实细究,多是自己问题。愿大家多多保重,远离不良习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