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想必同学们已经开始想念校门口的“快八毛零食”了吧……

这些零食大部分由豆制品经过油炸,然后添加各种调味剂、添加剂,形成口味刺激、颇受学生欢迎的零食。抛开营养不说,其中的添加物质还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那……先来认识一下避无可避的添加剂吧。

不管喜不喜欢,都必须承认添加剂无处不在也不可或缺。

这是一个方便面的配料表,大概数了一下有22中食品添加剂~我们大概分析一下呀~

增稠、稳定剂:5种

醋酸酯淀粉:增稠剂、稳定剂

羧甲基纤维素钠:增稠剂

磷酸二氢钠:结着剂和稳定剂

聚丙烯酸钠:增稠剂

黄原胶:稳定剂、稠化剂

品质改良,增加口感:7种

碳酸钾:碱性剂和面团改良剂

碳酸钠:中和剂和面团改良剂

六偏磷酸钠:食品品质改良剂

三聚磷酸钠:水分保持剂、品质改良剂、pH调节剂、金属螯合剂

焦磷酸钠:熔融剂、乳化剂

碳酸氢钠:膨松剂

羟丙基纤维素:崩解剂和粘合剂

调味增香营养:4种

谷氨酸钠:既味精,调味剂

5-呈味核苷酸二钠:鲜味剂,与谷氨酸钠合用有显著的协同作用,鲜度大增

核黄素:维生素B2,营养强化剂,着色剂

辣椒油树脂:调味、着色、增香剂

色素:3种

辣椒红、栀子黄、焦糖色

抗氧化:2种

酒石酸:抗氧化剂

维生素E:抗氧化剂

当然,这只是不完全及不专业统计……

怕不怕?怕就继续看↓

它并不是洪水猛兽

(感觉没什么说服力的说……)

其实

食品添加剂的存在

正是为了让食品有更好的口味和品质。

防腐剂

这类添加剂是食品最基础的需求——防变质!

原理大致有3种:

1.干扰微生物的酶系,破坏其正常的新陈代谢,抑制酶的活性。

2.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和变性,干扰其生存和繁殖。

3.改变细胞浆膜的渗透性,抑制其体内的酶类和代谢产物的排除,导致其失活。

总之就是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就是微生物杀手咯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剂量控制非常严格,以下行为为违规操作:

大剂量使用防腐剂

使用廉价但毒副作用较大的防腐剂

使用福尔马林等明令禁止的作为防腐剂

这些都是禁!止!的!

目前最常用的几类防腐剂:

1.苯甲酸及其盐类:改变细胞膜渗透性。

成本低廉,基本占了中国防腐剂的半壁江山。它进入机体后,大部分在9~15小时内从尿中排出,剩余部分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而解毒。目前已逐步被山梨酸钠替代。

2.山梨酸及其盐类:干扰酶系。

山梨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可参与机体的正常代谢过程,并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并被同化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故山梨酸可看成是食品的成分,按目前的资料可以认为对人体是无害的。毒副作用比苯甲酸、维生素C和食盐还要低,毒性仅有苯甲酸的1/4、食盐的一半。

3.丙酸及其盐类:

丙酸是人体内氨基酸和脂肪酸氧化的产物,所以丙酸钙是一种安全性很好的防腐剂。ADI(每日人体每公斤允许摄入量)不作限制规定。

ADI(每日人体每公斤允许摄入量)LD50(引起试验动物一半死亡的药物剂量)

从ADI是以每千克为单位,如果按照普通人60KG体重计算,安全剂量实际非常高。因此符合国家规定的添加基本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此外,以上几类防腐剂能够被人体代谢,基本不会在体内累积。

洪水猛兽的亚硝酸盐

肉类制品中基本都会添加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一般作为护色剂,让肉类呈现鲜艳的、玫瑰般的色泽。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亚硝酸盐是一种剧毒药,可使正常的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严重时导致呼吸困难窒息死亡。而且亚硝酸盐为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有着致癌性。

为什么还要添加呢?

因为要避免一种更为可怕的毒素!肉毒梭菌(肉毒杆菌),它在繁殖过程中分泌肉毒毒素,该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最剧毒物,人服0.1μg(一千万分之一克)即致命,比氰化钾毒力大一万倍。

然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能够在摄氏度水中存活8小时,普通条件下存活数十年。在儿童体内,由于肠道菌群的缺乏,肉毒梭菌的芽胞在儿童的肠道弱碱厌氧环境中是能够产毒的,对成人也是不能排除的。

虽然战斗力逆天,但它也有宿敌——亚硝酸盐。因此亚硝酸盐作为护色剂加入肉制品,不仅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救命。

说到肉毒杆菌……对,现在明星流行的去皱针,打的就是这东西…… 

百无一是的漂白剂

这个……真的只为了颜色好看……用的东西简直不忍直视……

漂白剂按照原理分为以下两种:

强氧化剂:过氧化氢(双氧水)

还原型漂白剂:二氧化硫(硫磺)

用的范围出乎意料的广泛~虽然说只要按照标准添加就不会有太多问题,但……还是很介意啊……

按我国标准GBA-,能产生二氧化硫的各种盐类(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等),可以用于一下食品的加工当中↓

红酒中也会有二氧化硫哦,我国许可量为0.25g/kg,而美国的许可值为0.35g/kg,只要不超过限量标准,不论是酒类还是熏过硫的菜干、蘑菇干、葡萄干,都是安全的。

甜味剂——为口味多一种选择

甜味剂就是为了让食品好吃有甜味啊就这么简单~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们所熟悉的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而被视做食品原料,一般不作为食品添加剂加以控制。

常见的有人工合成的糖精钠、甜蜜素、阿斯巴甜、阿力甜等,还有天然甜味剂糖醇类等。甜味剂在提供甜味之余不会引起龋齿、不会引起血糖升高、也不含能量。听起来很不错对么?但它也是国际上争议较大的一类添加剂。

举个例子,一瓶mL的普通可口可乐里就有26.5g的游离糖,热量相当于半碗米饭;而使用代糖的健怡可乐(安赛蜜)、零度可乐(安赛蜜、阿斯巴甜),就不含能量。

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甜味剂的甜度高,添加量低,在食用量下是安全的,不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只是看上去很美的色素

中国饮食要求“色香味俱全”,“色”当前,当然色素就是为食物颜色鲜亮美丽。

常用的人工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和亮蓝。值得注意的是,前苏联在—年曾对苋菜红这种食用色素进行了长期动物试验(大剂量),结果发现致癌率高达22%。

天然色素听起来似乎比较健康,如焦糖色素、辣椒红素等,其实在制作过程中也会有被污染的可能,所以不能认为天然色素就一定是纯净无害的。

总之,色素就是“看起来很美”,目前市面上的食品几乎没有不含色素的,见到颜色过于鲜亮的食品,还是绕道而行吧。

离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

这本是有机化学的说法,但在部分食品添加剂中可以做参考。

以防腐剂山梨酸为例,它的ADI值为0~25mg/kg,一个体重50kg的人每天容许摄入1mg的山梨酸。而山梨酸在通常的食品中添加量在千分之一以下,因此要吃0kg的食品才达到这一数量。

防腐剂不是毒药,安全剂量下食用没有问题,单纯的说“或有害”是危言耸听。

巴特!

日常食品严谨一些没问题,因为我们几乎每天的食物都含有这样的添加剂,而且并非所有添加剂都能够被人体代谢,也有部分会在体内富集,日积月累确实有必要担心,因此可以有选择的避免一些颜色鲜艳、香味过于浓郁的食品。

不是反对食品添剂剂,而是反对滥用食品添加剂和违规化学品

食品添加剂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方方面面无处不在,它的初衷是好的,为改善食品品质口味等做出积极努力,但是一些不法商贩滥用添加剂或添加违规化学品(三聚氰胺、苏丹红、塑化剂,这些不是食品添加剂),造成公众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将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混为一谈。

SO,理性看待,充分了解,推动执法部门对违规添加物的打击制裁,至少让自己吃的更明白一些。

写在包装上的配料表中有很多不认识的化学物质并不可怕,更可怕的是,里面有不是食品添加剂的东西……

文章来源:华商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fowgm.com//kcyzl/233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