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海兵-放射科-主治医生
来源:爱爱医医学网
版权归作者与爱爱医共同所有,非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读心房颤动随着年龄的升高,发生率也会增高;多发生在65~85岁的老年患者(70%左右)。无基础心脏病变而发生的心房颤动称为孤立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多在紧张、激动、运动、酒精中毒时发生。
一、图例资料:
患者老年女性,72岁,急性起病,以一过性意识障碍1分钟为主要表现,伴小便失禁,持续约1分钟后渐清醒,能回忆发病经过,之后感头昏不适,伴有恶心、呕吐。既往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史。
体检:T36.5℃,P63次/分,R18次/分,BP/70mmHg,神志清,对答切题,检体合作,五官端正,眼球无震颤,球结膜无水肿,双瞳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颈软,气管居中,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Hr76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双侧病理征可疑阳性。
辅检:头颅CT(-10-03,本院):双侧小脑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
(此为动态心电图截图)
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最长达2.s
二、知识点:
图中P波消失,代之f波,R-R间期不等,基础心律为心房颤动。蓝色线段标注处为长达2.s的长间期;
心房颤动心电图表现:
1、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间距及振幅均绝对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波),频率~bpm。
2、心室率极不规则,QRS间距绝对不等。心室率大于bpm者称为快室率心房颤动。
3、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当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先有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群可增宽、形态异常。
《年ESC心房颤动指南》将房颤定义为:房颤体表心电图特征为RR间期绝对不等,P波消失.心房激动周期一般ms(bpm)。房颤与周期不规整的心房扑动和房性心动过速的鉴别,主要在于心房激动周期.心房扑动与房性心动过速的激动周期一般≥ms(bpm);房颤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比心房扑动和房性心动过速敏感。
房颤伴二度房室阻滞心电图表现:
1、长达1.5s的长间期出现三次以上;
2、出现交界性或室性逸搏三次以上;
3、下传的RR长间期之间的f波数目在10个以上(房室比例>10:1);
张磊、刘晓健认为动态心电图中心房颤动合并睡眠相关的长RR间期及逸搏心律不一定能诊断心房颤动伴二度房室阻滞,而出现已下情况时需要提示心房颤动伴二度房室阻滞:
1、RR间期>2.0s明显增多(>25次/24h),并出现RR间期>2.7s,且与睡眠休息无关;
2、逸搏心律明显增多,并出现<35bpm的逸搏心律,且与睡眠休息无关;
3、出现长RR间期及逸搏心律时伴头晕、黑矇甚至晕厥现象,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三、鉴别诊断:
心房颤动伴阻滞型心室停搏时常出现>3s以上的心室长间期,而本图的长间期2.,故暂考虑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最长达2.s。
四、临床意义:
心房颤动随着年龄的升高,发生率也会增高;多发生在65~85岁的老年患者(70%左右)。无基础心脏病变而发生的心房颤动称为孤立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多在紧张、激动、运动、酒精中毒时发生。但更多的心房颤动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疾病。
对于在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如果药物转复不佳,可考虑导管消融,通过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处理了肺静脉前庭后,能有效的治愈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有一定的困难,有一定的复发率;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主要有3个目标:心室率的控制、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及栓塞的预防。心室率控制对那些持续性房颤的高血压或心脏疾病的老年患者量个合理的选择。导管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有一定的困难。
参考文献
1.陈建新编著,新编心电图简明诊断标准,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01
2.邢福泰,徐丽英,张开滋,包明威,马亚全主编,心电图速判读,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04
3.钟杭美等主编.临床12导联同步静态心电图[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01
4.卢喜烈编.心电图诊断解读[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01.
5.高修仁,马虹,张萍等主编.心房颤动基础到临床[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0.苏拉维茨(BorysSurawicz)著;尼兰斯(TimothyK·Knilans)著;郭继鸿译;
6.洪江译.周氏实用心电图学第6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01.
7.王志敬著.心内科诊疗精萃[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0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