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我们人体最为重要的一个器官,但也是一个多事之秋。尤其是近些年来,很多疾病都累及到了心脏。心脏健康备受重视,心脏疾病到了终末期,心脏移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这也是很多人在确诊扩张型心肌病的时候,被告知的。
来自安徽省安庆的周先生就“中招”了。尽管很不幸,但周先生经过积极正规的治疗,病情陡然逆转,他的大心脏基本恢复正常了,他回归了正常人的生活。
年夏天周先生出现不明原因出现了间断胸闷、气短、心慌等不舒服,未重视,后腹痛三个月,在当地做心脏彩超检查,发现心脏变大了,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当地表示束手无策。一位在心内科工作的亲戚建议他到北京、上海去看看,医院被告知“治不了”,并说,这种病国内外都没有好办法,到了最后只能心脏移植。
周先生失望至极,和家里人商量之后,打算换心脏。但妻子非常担心,换心脏毕竟不是小事,弄不好会人财两空。在等待供体,左右为难期间,她从网上医院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在一个病友帮助下,加入“心肌病患者爱心交流群”,在那里看到了希望,建议周先生来治疗。但其他家里人并不同意,现在骗子太多了,万一上当了怎么办。
周先生弟弟的一个同学在石家庄,这名医院早就有一些了解,但为了进一步验证,医院心血管一科病房,暗访了几位患者,当即打电话,让他们赶快过来。就这样周先生在年7月15医院心血管内一科。张敏主任和任晓倩医生详细的询问病史,追问家族史,仔细的查体,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制定了详细的检查与治疗方案。
主管医生任晓倩在为患者查体
患者入院后的检查结果
1、心脏彩超(-07-15)
2.心电图(-07-15):
窦性心律,HR70bpm,V5、V6导联T波低平。
3.动态心电图(-07-16):
窦性心律,平均心率74bpm,最小心率50bpm,最大心率bpm,室性早搏25个,室上性早搏4个,ST段总计分钟,最大的ST变化是-2.0。心率变异性97。
4.动态血压(-07-20):
白天均值/81mmHg,夜间均值/74mmHg,全体均值/79mmHg;非杓型曲线,收缩压、舒张压负荷异常。
5.冠脉CTA(-08-03):未见明显异常。
6.睡眠呼吸监测(-07-17):
频发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事件,AHI42次/小时,以阻塞性事件为主
平均血氧饱和度为93%,最低血氧饱和度67%。
病例特点
1.合并OSAHS
2.超重(身高cm,体重80kg,BMI25.8)
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依据指南规范化药物治疗,并依据患者血压、心率等逐步调整药物剂量,直至达到最大剂量。
2.心脏康复--心肺运动、有氧运动(踏车训练)、抗阻运动(小哑铃,弹力带),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饮食营养、戒烟、服药依从性方面的充分宣教。
患者康复运动中
3.器械辅助治疗: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征
图片来自网络
体外反搏:是一种通过体外无创性按压下半身的方法,减轻和消除心绞痛症状,改善机体重要脏器的缺氧缺血状态,同时也是一种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医疗设备。它是通过包裹在四肢和臀部的气囊,在心脏舒张期对气囊充气加压,促使肢体动脉的血液驱返至主动脉,使舒张压明显增高,为心脏增加血流,降低心脏后负荷;在心脏收缩期气囊迅速排气,压力解除,促使主动脉内收缩压下降,最大限度减轻心脏射血期阻力,血液加速流向远端,从而达到反搏效应。
图片来自网络
治疗前后对比
心脏彩超(-09-11)
LA38mm,LV60mm;RA37mm,RV35mm;SV96ml,EF56%
左心增大,室间隔及左室壁增厚
室间隔运动幅度稍减低,三尖瓣少量反流
主动脉瓣少量反流,主动脉窦部及升主动脉增宽
主肺动脉及其分支增宽,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随访追踪:
该例患者于年11月及年5月至我院复诊,患者自觉症状及客观指标均恢复良好,继予药物+心脏康复+器械辅助综合治疗(包括减轻心脏负荷、拮抗神经内分泌、抑制心室重构、营养心肌、改善心肌代谢等,以及体外反搏、耐力训练、运动治疗、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等)
心脏彩超(-12-08)
LA41mm,LV60mm;RA31mm,RV31mm;SV80ml,EF57%
左心增大,室间隔及左室壁弥漫性增厚
二尖瓣少量反流,主动脉瓣少量反流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
心脏彩超(-05-31)
LA40mm,LV57mm;RA34mm,RV31mm;SVml,EF58%
左心增大,二尖瓣反流反流(轻度)
三尖瓣反流(轻度),主动脉瓣反流(轻度)
升主动脉增宽,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
总结
回顾该例患者的诊疗过程,得益于综合干预的治疗方案,以及在科学、充分的宣教基础上,患者良好的心态和依从性。
目前研究显示,心脏康复确切的疗效包括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内皮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并且可以提高心排出量,改善心室重构及收缩、舒张功能。
欧洲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均将心脏康复列为心脏病治疗中的I级推荐。
通过综合干预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帮助患者培养并保持健康的行为习惯,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坚持循证药物治疗,使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在延长患者寿命的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共识推荐NYHA心功能分级I—III级的心衰患者均应考虑运动康复。
运动康复存在一定风险,尤其对于高交感活性的患者,必须严格把握适应证、禁忌证及终止运动的指征。
康复前,医师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及沟通,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危险分层标准进行分级,判断心电、血压等监测的级别,并进行心肺功能运动试验。
根据试验指标及患者的反馈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包括: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频率。
进行康复治疗后,定期评价运动处方的效果,进行调整。
小知识:
心衰患者应坚持低盐饮食:体内钠水潴留是心衰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轻度心衰患者建议每天食盐控制在4克,中到重度心衰患者建议每天不超过2克。
编辑:任晓倩
审核:张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