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QRS波心动过速一般为QRS时间≤0.10s、心率>次/min的心动过速,绝大多数窄QRS波心动过速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但也包括少数分支型室速也表现为窄QRS波心动过速。

分类

1.原发性房性心律失常: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NRT)、心房扑动(AFL)以及心房颤动(AF)、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自律性房速(AAT)、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MAT)等。

2.折返性心动过速(包括房室结以及旁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

鉴别诊断

1.心率:

房速的频率通常为~次/min,房扑的心房频率为~次/min,二者皆有重合,临床上如果心动过速时心率在次/分左右,首先要想到房扑2:1的可能,并注意观察IIIIIaVF是否存在大锯齿波,是否有等电位线,临床上予以鉴别。

2.P波与QRS波之间的关系(即PR间期与RP间期的比例):

在心动过速中,如果能识别P波将有助于诊断。根据P波位置又分为:

①RP间期<PR间期常为AVNRT以及AVRT。在AVNRT中P波的位置在QRS波内或者紧跟其后,在IIIIIaVF导联会出现类似于s波,在aVR,V1导联会出现类似于r'波,并且此时若RP间期>70ms,多数为AVRT若≤70ms,则AVNRT可能性大;

②若RP间期>PR间期则需要考虑为房速,非典型的AVNRT(快慢型),以及慢旁路参与的AVRT。若无P波可见首先要想到心房纤颤的可能,具体观察RR间期是否匀齐:若匀齐,则是否有大锯齿波即FL波,若无则为AVNRT的可能。因在AVNRT的P波多为逆传型,半数隐藏于QRS中不得辨认,半数紧接QRS波之后出现,在下壁导联酷似s波。具体详见下表1:

3.电交替:

在心动过速发生的过程中动作电位间期交替导致特殊传导系统相对不应期的摆动会引起QRS波电交替,此项指标与心率及心动过速的类型均有关系,只作为参考,若在无房室传导阻滞的窄QRS波心动过速出现QRS波电交替提示为AVRT,但也有时可见于心率很快的AVNRT中。

4.房室传导阻滞:

若窄QRS波心动过速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者可以排除AVRT以及AVNRT,多数为房性心律失常,若心率在次/min的心动过速,首先要想到房扑2:1的可能,需要仔细辨认是否存在锯齿波,也可以通过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进一步显露扑动波予以鉴别,具体详见下表2:

相关心律失常的主要鉴别点

1.房颤与房扑:

在房扑呈等比例下传过程中RR间期匀齐,与房颤较容易鉴别,但当房扑以非等比例下传过程中,RR间期不齐,但房扑有明显的扑动波,呈锯齿状,而房颤为小细颤波,在心率上房扑的心房率为~次/min,而房颤要快则在~次/min之间,临床上二者不难鉴别。

2.房速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①房速若起源于高位心房,P波直立,而AVNRT/AVRT多为房室结逆传P波倒置;

②房速的P波多位于QRS波之前,PR间期<RP间期,而常见的慢-快型AVNRT则RP间期<PR间期;

③若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后,则基本不会出现AVNRT及AVRT,则多为房性心律失常;

④若心动过速发作开始时出现「温醒现象」,提示房速;

⑤房速的PP间期由于房速的频率以及房室结的传导时间的原因可以不固定,而AVNRT的RP间期固定。

3.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二者鉴别主要在假性r'波与假性s波和RP间期等鉴别,详见下表3:

4.慢-快型与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即房室结内存在传导速度以及不应期相差的两种径路,当一个房早抵达房室结时,慢径路已经脱离不应期,激动延慢径路缓慢下传,到达交接区远端时,快径路已经脱离不应期,激动可延快径路逆传心房。

根据前向传导通路可分为3种类型慢快型、快慢型、慢慢型。而慢-快型则为常见类型,而快-慢型则通过快径路下传,慢径路逆传,临床少见,二者鉴别如下表4:

临床上窄QRS波心动过速常见,对于窄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也尤为重要,在临床中一旦出现窄QRS波心动过速,要想到所有可能的情况,并根据其体表心电图特点加以鉴别,并行电生理检查予以诊断。

长按并识别下方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郑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fowgm.com//kcyjg/177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