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巧的智慧(3)

年10月10日海空上师开示于南充栖乐寺

三是关于菩萨戒的行持问题。在菩萨戒的戒律上,有很多不可为,有很多不可做的戒律,对现在社会和现在人们生活当中的需求,有一些不相应的地方。我举一个例来说,比如,菩萨戒中不准养牛,那么农村的农民,你不叫他养牛,他用什么来耕地呀?那农民能不能够授菩萨戒呢?又比如,我们南充农村的农民有的是养蚕为主,如果他们不养蚕,我们身上的绸缎从哪里来呢?所以守菩萨戒,关键在于持戒人自己的起心动念是怎样对待牛和蚕的问题。所以实清法师在讲戒律的时候,我就提醒他,你一定要注意讲这个问题。要不然,好多菩萨授戒以后,就要背个包袱回去:“啊呀,我们农村的人不去授戒还好点,授了戒后,我蚕子也不能喂了!我的牛也不能养了!要不是拿去卖了,大家饿肚子呀?不能养猫,不能养狗,那我养个宠物,我最喜欢它,这又怎么办呢?这个很简单,对待猫,对待狗,对待牛,对待蚕子,在我们心目当中,不要把它当成是畜生看待,我们要把它们当成是朋友,当成是助缘,如果没有蚕子吐丝,我们穿不暖,我们总不可能光着身子去修行吧?没有牛给我们耕地,我们没有粮食,饿着肚子怎么去修行呢?我们把牛、蚕子、狗等动物当成一种助缘,当成朋友,我们把这个认识来个换位思考,不但可以养,我们还要把它养好,还要恭敬它,因为它们给了我们好处,使我们得到它的利益。如果不是这样转换我们的思维,和我们怎样对待它们的态度,那么很多戒律我们是无法守的。对于这些社会事物,关键是我们要正确的去对待它,以善念,慈悲心去对待它,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凡是这一类似的问题,都可以这样想,对于戒律的行持问题,就不一一列举。只要自己没有这种杀念、恶心,非要去干什么,一般说来,按照菩萨戒的要求,这是不犯戒的,明白这个道理了吗?像这类的情况,我们要把它弄明白,回去后心里面也就踏实了。如在戒律上的很多东西,我在网上也发表了这方面的看法,大家可以去浏览一下。守戒不要带着一个包袱去守,我们是授了戒的菩萨,我们的生活要过得越来越快乐,不要授了菩萨戒过后,我们的烦恼越来越多,怎么能够开发智慧?我们的包袱要越来越轻,怎么轻得起来呢?菩萨戒这么多规矩?授了戒以后,我们是菩萨了,我们的整个行为,都要想到我们现在是菩萨了,菩萨就是为了众生的利益而来,为了众生从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为了众生脱离苦海,为了众生将来不再到这个娑婆世界受痛苦和折磨,用我们的一切智慧和功德都去回向给他们,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众生,为了社会。至于学修的方法怎么样,那是根据自己的时节因缘来决定。每一个时期,菩萨戒的宣学和我们的修行,都是经常在围绕着时节因缘同步实施。佛法里面有句名言叫做“诸法因缘生,缘去法还灭”。我们佛教里面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任何一本经书规定了八万四千法门的具体内容是哪些法,没有这个规定!事实上八万四千法门,它就是一种数量上的比较而言。也就是我们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那么佛法就有八万四千法门去对治,烦恼除了,法也就不存在。所以我们授了菩萨戒以后,要使我们的行为,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我们的思想,从烦恼圈圈里面把它解脱出来,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吃,而是你要如何去吃,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听,是你要如何去听,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做,是你要如何去做。关于如何吃,如何听,如何做,关键在于你的动机是为了什么。你把它转回来讲,就是你要用慈悲心对待一切。

要呈现我们的真正慈悲心,如果我们没有生起出离心,我们的菩萨行是不可能真正呈现出来的。因为你没有生起出离心,你还不知道众生的苦在哪里?你自己的苦在哪里?你的一切修行和一切修行的起点,还是围绕在现象上奔跑和行为。如果没有生起出离心,也就没把自己本身这个我执放开,认识不到世间的真相和我们人生的根本真理,那么我们这个出离心也生不起来。没有生起出离心的人,就不可能发菩提心,没有发菩提心的人,一切修行都是在装模作样,做给别人看的。如果我们没有生起出离心,没有发菩提心,我们授了菩萨戒,也只能说是一种戒体,你还要有戒行呢!所以我们授了菩萨戒后,我们要发菩提心,要行菩萨道,修菩萨行,在这一生当中,就要完成我们这一生的修行任务,要达到我们的修行愿望和目的。

回向偈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涌涛愿度有海诸有情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什么是白癜风图片
白癜风特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fowgm.com//kcyjg/179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