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它是以窦性心率低于60次/min为基本临床特征,多表现为头晕、乏力、记忆力下降、心悸、胸闷、气短等,严重时出现一过性黑曚、晕厥,甚至猝死。目前临床上西药主要以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提高心室率治疗为主,但由于药物的副作用,故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药治疗此病多遵循辨证论治,参考现代药理研究,疗效确切,费用低、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优势。现介绍北京中医药大学鲁卫星教授教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典型病例如下。典型病例病人,男,73岁。年5月16日初诊。主诉:心慌、气短半年。刻下症:心慌、气短、胸闷,活动后加重,时有乏力、头晕,纳差,小便调,大便稀,舌暗淡苔白,脉沉迟。查体:神清,精神可,体型偏瘦,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各瓣膜听诊无杂音,心率38次/min,血压/60mmHg(1mmHg=0.kPa)。心电图:心率38次/min,窦性心动过缓。外院建议安装起搏器治疗,病人为求保守治疗就诊。西医诊断:窦性心动过缓;中医诊断:心悸、气亏阳虚兼血瘀证。治则益气温阳活血。处方:生黄芪30g,淫羊藿15g,姜半夏9g,川芎20g,牡丹皮10g,细辛3g,桂枝10g,麦冬10g,甘草10g。14剂,每日1剂,水煎温服,早晚各1次。参桂胶囊4粒/次,每日3次。年5月31日二诊:服上药后病情平稳,心率平均在42次/min,诉心慌、胸闷较前减轻,仍时有气短、乏力,纳差,无其他不适,二便调,舌暗淡苔白,脉沉迟。初诊方加茯苓15g、炒白术10g、炙麻黄6g,14剂。按语病人为老年男性,素体虚弱,久病耗伤阳气,气亏阳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可见瘀血之象,故诊为气亏阳虚兼血瘀证。胸中阳气虚衰,宗气运转无力,故胸闷气短;气虚不能濡养心和脑髓,故可以见心慌、头晕,阳气虚衰,无力推动血行,故脉象沉迟,大便稀、乏力均为气虚之表现。黄芪、麦冬、甘草益气以推动血液运行;淫羊藿补肾阳以助心火;桂枝、细辛温补心阳;姜半夏化痰和胃;川芎、牡丹皮行气活血,使补而不滞;参桂胶囊中含红参、川芎、桂枝可增强其益气温阳活血的功效。二诊中病人心率、症状较前有所好转,但饮食欠佳,故加茯苓、炒白术健脾益气;炙麻黄鼓动心气、振奋心阳;全方合用益气助阳,补中有通,温而不腻,标本同治。

参考文献:

[1]孙丽,鲁卫星.鲁卫星教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证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17(23):-.

注:中药使用请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fowgm.com//kcyjg/202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