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心脏跳快点好,有人说心脏跳慢点好。
但是心跳快慢真的与寿命长短有关系吗?有没有一个最佳的心跳次数?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找到了「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陈清勇」为我们解答。
1
人一生的心跳是个固定数值
心跳快了,寿命就短了
“确实有很多研究表明,我们的心率跟预期寿命存在一个反比例的关系。”陈清勇医生说。
人一生的心跳是个大概固定的数值——总次数维持在30亿左右。其他哺乳动物也有类似的规律,总跳动次数维持在10亿次左右。
相信我们聪明的读者都明白这个小学算术问题:心跳总次数一定,每分钟心脏跳得越快,那总寿命相应就会缩短。
陈清勇医生介绍,人的正常心率范围在60~次,起源于窦房结。如果超过次,叫做窦性心动过速,低于60次叫做窦性心动过缓。如果心脏节律起源于非窦房结,称之为异位节律(如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
窦性心动过速,往往与以下3个因素有关:
?生理性:喝茶、喝咖啡、抽烟、酗酒甚至情绪激动,比如你遇到喜欢的女孩子小鹿乱撞,都会引起心跳过快。
?病理性:贫血、甲亢、发热、肺炎等非心血管疾病、或者心肌梗死、病毒性心肌炎、肥厚性心肌病等心脏疾病所导致的一些心动过速。(一些年轻人突发阵发性心动过速、头晕、眼睛发黑,甚至晕倒,还有一部分运动员,平时看似身体非常健康,但在运动过程中发作心动过速,乃至猝死,往往考虑与病理性心动过速有关。)
?药源性:使用抗抑郁药、肾上腺素、降血压药物等,也会使心速过快。
其中的生理性心速过快,是可以通过日常的生活习惯进行调节的,第四部分会讲到噢~
2
研究显示:
心跳每多一次,预期寿命缩短4个月
这个说法,咋一听觉得有些悬乎,有没有一些严谨的数据支撑呢?有的!
陈清勇医生为我们列了7、8项相关研究,这里挑几个容易理解的展示给大家。
研究一
我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温启邦教授曾经做了一个研究。从年开始,他收集了将近万次的健康体检资料,研究表明:
?健康普通人群心率大概在每分钟60次,随着心率的增加,在每分钟60次~70次的这个阶段,心率每增加一次,预期寿命可能会缩短4个月左右。
?另外与心率在60次以下的人群相比,心率在70~80次这组人群,预期寿命可能会平均缩短3年。
?心率在80~90次这组人群,预期寿命平均缩短5年;
?心率在90~次这组人群,预期寿命平均缩短8年;
?那么心率在次以上的人群就更短了,可能会缩短13年。
陈清勇医生介绍,心动过速,心脏运作负担更大,这可能也是减寿原因之一。就跟机器零件一样,每天超负荷使用,报废几率就大。
从国内这组数据可能表明,心率的增加确实跟预期的寿命缩短有一个显著的关系。在国外也有相关的研究。
案例二
日本的Ohasama研究对年龄在40岁以上的多位健康人群进行调查,发现早上起床以后,心率每分钟增加5次,那么总体的心血管死亡率增加17%。
3
心跳慢点好,
但是低于这个数,也要警惕
上文提到,心脏每分钟60~次为正常范围,那么低于60次,则属于心动过缓。如果起源于窦房结,就叫做窦性心动过缓。
很多人健康体检,心电图会提醒窦性心动过缓,比如心率在每分钟50~60次。陈清勇医生解释,这类心动过缓往往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可能是正常的,如果没有不舒服的症状,可以定期观察。
但是一些过于低的心动过缓,如果已经低于50次,除运动员之外的普通人群就要警惕了。(运动员心跳低于50次大多数是正常的,但是大众最好不要低于50次。)
陈清勇医生介绍,如果长期低于50次,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病理性因素导致的,例如病窦综合征,这是患者置入起搏器的重要病因之一。
心率显著降低,会影响心脏的输出量,导致全身各个器官供血不足。
4
如何让心跳慢一点?
上文提到,在每分钟60~次这个正常范围内,心跳慢点,寿命会长点。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让自己的心跳变慢呢?
1、做一个“佛系”的人
遇到再喜欢的女娃儿/男娃儿都要波澜不惊~遇到再生气的事情都要稳一稳,深呼吸一口,再吃一顿好的,情绪就过去啦!
2、戒一戒“加速”食物
咖啡、茶叶、烟、酒、糖、盐等都属于“加速”心跳的食物,喜欢这些食物,但是平时又不太耐受的朋友,可以适当戒一下。其实最健康的饮料就是白开水啦。
3、中强度运动是个“降速”的好方法
有一个专门针对与运动对心率影响的研究,发现6周以内每天做中强度运动40分钟,心率可以从每分钟68次降低到53次。所以运动是我们正常普通人降低心率的最重要方式。
中强度运动包括慢跑、游泳、快走、羽毛球等。
但是,需要提示的一点是:上述方法只适合生理性心速过快的朋友们使用,如果是病理性的心速过快,需要及时看医生。
#今日互动#
你的心率是多少?
康妹儿先来,我的体检报告上是68!
采写
离离制图
云云
监制
清清审核
蓝岚
图片来源
rf、soogif等
受访医生
陈清勇医学博士
医院
心内科主治医师
欧洲心衰协会会员,中国医药教育学会心电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在《EuropeanJournalofHeartfailure》、《CardiologyJournal》等杂志发表SCI论文多篇,参编多部学术专著,如《心力衰竭合理用药指南》,《心衰规范化防治——从指南到实践》,《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等。
?这12个你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实真的没那么健康!
?《年改善心血管健康的饮食指南》发布,10条建议你都做到没?
?“啪啪啪”时,为啥女性总是忍不住发出这声音?
商务丨会务合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