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外治三方
一、降压药枕方:取菊花1000克,草决明1500克,丹皮250克,川芎150克(若有动脉硬化者加槐花500克)。将上药混匀后,装入棉布缝制成的枕套内,制成睡觉用的枕头,半年后才更换新药。此药枕具有良好的镇静、降压作用。
二、外敷降压方:取吴茱萸30克,研成细粉,瓶装封口备用。每晚睡前取药粉适量以米醋调成糊状,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处,用胶布固定,次晨起床后除去,每晚敷一次,有较好的降压作用。
三、外洗降压方:取桂枝30克,白芷、桑寄生各20克,冰片5克(后下)。先将前3味药布包煎30分钟,加入冰片倒入浴盆内,然后冲入热水适量,使水温保持在40℃左右,浸泡双脚,每晚1次,每次15分钟,有一定的降压和改善症状作用。
转动脚腕降血压
有高血压的人,踝部均有不同程度地发硬症状,转动踝部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降低血压。具体方法:盘腿坐在椅子上,用手抓住脚尖,缓慢地转动脚腕。也可坐在椅子上,将双膝抬起,脚尖着地转动脚腕。每日早晚各做1次,每次左右脚各做20~40次。转动脚腕切忌用力过大或过猛,否则易使踝关节软组织扭伤。
治高血压醋疗三方
1.降压醋蛋鸡蛋1个,醋60克。先将鸡蛋打入碗中,加醋搅拌,煮熟。晨起空腹服用,每日吃1个,7日为1个疗程,可连用数个疗程。适用于高血压病。
2.糖醋大蒜每日早晨空腹吃大蒜1~2瓣,并喝少许糖醋汁,连吃10~15日。适用于高血压病。
3.银耳糖醋银耳、白糖、醋各适量。先将银耳泡发,去除杂质、蒂头、泥沙,用开水冲洗,掰成小块放在盘内,加白糖和醋拌匀,即可佐餐食用。可用于高血压、荨麻疹等。敷足浴脚降压良方
1.涌泉穴外敷降压膏
原料:蓖麻仁50克,吴茱萸、附子各20克,生姜150克,冰片10克。
用法:将前3味药共研细末,加入生姜捣烂如泥状,再加冰片和匀,调成膏状即可。每晚取调好的药膏贴敷两脚心(涌泉穴,敷料覆盖,胶布固定)。7天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3~4个疗程。
疗效:用此方治疗高血压病120例,显效64例,有效56例。一般敷药12~24小时血压开始下降。此方具有祛风、引热下行之作用。
2.浴脚桑叶菊花煎剂
原料:桑叶100克,桑枝200克,菊花50克,茺蔚子60克。
用法:将以上4味药放入锅中,加水2000毫升左右,煎煮30~40分钟,去渣取汁至1000~1500毫升左右即可。把煎好的药汁与开水同入泡足桶中,一般在40℃~50℃水温时先熏后泡足30~40分钟,并配合足底按摩,每晚1次,20天为1个疗程。
疗效:一般泡脚30分钟后开始降压,12小时后作用最强,维持4~6小时,若8小时后血压有回升,可煎汤第二次熏洗,多数经2次治疗可恢复到平时的基础血压。此方具有疏风清热,平肝潜阳之作用。
按足背助排痰
每逢咳嗽有痰咳不出时,我就在脚背1~2趾间向后(内踝骨)约4~5厘米处,用拇指按压下去有酸、麻、胀的感觉,这里就是支气管的反射区。每次大约按揉100次,有助于排痰。
生姜药枣治心脏病
本方用于治心脏病“心率过速或时止”者,效果甚佳。方法是:取生姜60克切碎,再取大枣500克,两者共煮;等汤液煮干后,大枣再作晾干,每次进餐时嚼服10枚左右。一病人患心率过速时止,纳少,下肢浮肿。用炙甘草汤加减好转后,即服此姜煮大枣,寒暑无间,历二十余年仍身体健康,西医检查后颇为称奇。生姜、大枣2味联用,实有温养心脏,调和营卫之功。笔者近八九年来,遇心脏病心率不齐,或心动过速之患者,每次调治后待病情稍稳定即嘱用此作食疗方久服。据患者告知,都反映良好,能使病情稳定,脸色转红润,冬天亦不太畏寒。
风湿性关节炎外治二法
敷贴疗法
一、麸皮、食醋各500克。麸皮下锅,文火慢炒,渐热渐入醋炒至醋尽,取出,温度适宜时敷于疼痛部位,至汗出为宜。
二、鲜侧柏叶、鲜槐树皮各250克,共捣烂成泥,再加水熬成膏,把膏敷于患处。
三、桃仁、白芥子各6克,蛋清适量。桃仁、白芥子共研末盛于碗里,加入鸡蛋清调和成为糊状,敷于患处。
熏洗疗法
一、红辣椒20余个,花椒30克。花椒加水3升,文火煎半小时,放入辣椒,煮熟后去子。将辣椒贴于患处,贴3层,贴前用花椒水熏洗患处一小时,每晚1次,一周即可痊愈。
二、鲜桃叶适量,白酒3两。将白酒温热,桃叶用手稍揉,蘸酒洗患处,每晚睡前1次。
治肋间神经痛验方
肋间神经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表现为单侧肋间的阵发性疼痛,多以窜痛或刺痛为主,可放射至患侧肩背部。用王不留行籽外贴治疗,疗效显著。使用时先剪一块约5厘米×3.5厘米大小的麝香壮骨膏,在中间撒上已准备好的王不留行籽(注意不要堆积),按压粘牢后外贴于肋间神经疼痛的沿线处,然后按摩1~2分钟,至患者感到局部微痛、发热即可。每日按摩4~6次,每2~3天如法换药1次,至痊愈为止。
治食物中毒方
因饮食不慎引起食物中毒,上吐下泻者,可用传统方医治:鲜姜50~100克(女性加大蒜3瓣),兑少许清水,用纱布裹好挤水喝下即可,轻者1次,重者3次即愈。
治眩晕症验方
头晕眼花,自觉身体或周围事物在不停旋转,不能站立,不能睁眼,甚者恶心呕吐。多因肝肾亏损,肝阳上扰所致。
处方:独活150克,鸡蛋10个。
用法:每天取独活30克,鸡蛋2个,加水适量一起放砂锅内煮,待蛋熟后轻轻敲碎蛋壳再煮一刻钟,如同煮茶蛋一样,使药液浸入蛋内,并用筷子轻轻搅动一下蛋和药液使其均匀。
煮好后弃药渣及余汤,去蛋壳,单吃鸡蛋。每日1次,每次吃2个鸡蛋,连吃5天,效果好。
压耳穴巧止痛
压耳穴止痛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病痛都可试一试。譬如:坐骨神经痛、牙痛、胆囊痛、胃痛等。治疗方法如下:在耳朵的相应区域找出敏感反应点,在家庭中则可用粗大缝纫针的钝头(用酒精消毒)探寻耳朵上的反应点,在触到反应点时,产生明显的疼酸胀感觉,此时在反应点上反复按压,按压时,疼痛反应越大,效果越好,一般按压3~5分钟即可。用按压耳穴治疗病痛往往能够起到立奏奇效的功效。
夏枯草汤治头晕
取夏枯草25克,白芍15克,杜仲10克,黄芩3克。先煎前3味药,煎沸后改小火煎10分钟后加入黄芩,再煎5分钟即成,每天早晚各服1次。主治: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目眩。
治面神经麻痹方
面部神经麻痹又叫“歪嘴病”,可用外敷方法治疗,效果显著。取生姜粉20克,放入100克蜂蜜内,拌匀成姜蜜糊状,即可敷用。敷药时,用压舌板将药轻轻地在患处涂一薄层,用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一般敷2次见效,最多6次可收到理想效果。
法制黑豆补肾养颜
黑豆,又名乌豆。枟本草纲目枠载:“服食黑豆令人长肌肤,益颜色,填骨髓,加气力。”为补肾之品,再加上诸多中药共制,加大了其补肾的功效。法制黑豆的处方:当归、生地、熟地、杜仲、川断、怀牛膝、巴戟、小茴、首乌、青盐、故纸、枸杞子、山萸、五加皮、葫芦巴、茯苓、菖蒲、益智仁、陈皮、厚朴、山奈各15克,旱莲草60克,白蒺藜30克,白蔻、砂仁、木香各9克,肉桂、丁香各6克,以上加水煮2次,取药液煎浓,再放入黑豆1500克同煎至药汁干、黑豆熟时即可。此方可益肾填精、强腰壮骨、养颜益气、乌须黑发、安神益智、行气和胃,为平补之剂。服法:每次取30克,水煎饮汁食豆,每日1次。中老年人常服有益健康。
醋浸黑豆可降血脂
用9度糯米白醋王浸黑皮青肉豆,对治疗中老年人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疗效极佳。
制作及食用方法:取黑皮青肉豆500克(务必认准黑皮青肉豆,而一般的黑豆即白肉或黄肉的黑豆则不宜),9度糯米白醋王600毫升(普通白醋不宜),先将豆用清水洗净,滤干水,放进大口玻璃瓶内,然后倒入醋,醋必须浸满过豆,将瓶盖密封,置于阴凉处,30~40天后即可食用,每天3次。每次取豆20粒嚼服,饭后30分钟服用最佳,连续服用20~30天即见成效。
夏治哮喘敷贴方
处方:炙白芥子、延胡索各21克,细辛、甘遂各12克,生姜汁适量。
用法:前4味共研为细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分摊于直径约5厘米的塑料布中间,贴敷于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参见人体经络穴位图),用胶布固定,贴4~6小时,如感到贴后局部有烧灼感或疼痛,可提前取下来,于夏季入伏后10天贴药1次,中伏、三伏各贴1次。一般连贴3年。
功效:散寒,化痰,止喘。适用于支气管哮喘。
治胃下垂敷脐方
处方:蓖麻子10克,五倍子5克。
用法:上药共捣为糊状,敷于脐部,每日早、中、晚用热水袋热敷1次,2天换1次药。孕妇忌用。
功效:收敛托举。适用于胃下垂。
治胃酸过多偏方
处方:鸡蛋壳1个。
用法:将鸡蛋壳洗净,放入锅内炒黄研成细末,用开水冲服,每日1次。
功效:益气,和胃,止痛。适用于胃酸过多引起的胃部不适。
绿茶大枣治久泻
取绿茶3~5克,大枣5个,红糖适量,水煎,分4次温热饮用,每6小时1次,对久泻难愈者有良效。急性菌痢初期不宜使用。
热敷治遗精、早泄方
处方:金樱子、莲子肉、益智仁各10克,生牡蛎、芡实、白蒺藜各15克。
用法:研细末,炒热装入布袋中,热敷腰间和下腹部。每日1次。
熏洗治风湿关节炎
处方:海风藤、威灵仙、独活、防风各12克,川芎、七叶莲、生川乌、生草乌、细辛、桂枝各10克,宽筋藤、大枫叶各15克,两面针、路路通、刘寄奴、半枫荷、王不留行、五加皮、钩藤各30克。水煎,取药汤先熏后洗患处,每天3次,每次15~30分钟。
治阳痿症五方
男子有性的要求,但阴茎不能勃起进行性交,或阴茎虽能勃起但不能维持足够的硬度以完成性交者,称为阳痿。引起阳痿的原因很多,精神受刺激(精神过度紧张、过度悲伤、过分忧愁等)、身体过度疲倦、神经衰弱以及婚后房事过度等,都能引起阳痿。中医认为,情感不调,心脾劳伤,醇甘不节,禀赋不足,纵情太过均可致阳痿。下面介绍几则治疗阳痿的有效方,疗效甚著。
一、猪肾2个,枸杞子30克。将猪肾去筋膜,切片,入枸杞子同煮汤,调味食用。每晚1次。
二、刚会啼的公鸡1只,何首乌50克,熟地30克,紫河车15克,大枣10个。将公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将药放入鸡腹内,隔水炖2小时,于晚上睡觉前饮汤吃鸡肉,每日1次,连用5天为1疗程。
三、羊肾(羊腰子)1对,猪肾1个,肉苁蓉30克,淫羊藿15克。将肉苁蓉与淫羊藿用纱布包好,和羊肾、猪肾一起放入砂锅内,煮至羊肾、猪肾熟透,食肾饮汤。
四、牛肾1个,阳起石30克,大米50克。将牛肾洗净切成小块,阳起石用三层纱布包裹,加水约2500毫升,煎1小时,取药液,然后加入牛肾及大米,煮粥,加油盐及葱姜调味服
五、海虾250克,放米酒中浸5~10分钟,取出后炒熟,调味食之。
浙江龙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郭振东
中药外治阳痿
处方:巴戟天、淫羊藿、金樱子、葫芦巴各10克,阳起石12克,柴胡6克。水煎熏洗阴茎,每日1次。主治:阳痿。
外治风寒头痛方
处方:生姜适量。把生姜切成0.1厘米许薄片,煨热,推熨前额及太阳穴。姜片冷即更换。每天2次,每次20分钟左右。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
治风湿性关节炎方
处方:柳树皮适量。将柳树皮捣碎取汁涂在布上,敷痛处,每日1换。主治:有活血通络止痛之效,适用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治老年遗尿方
处方:核桃仁100克,蜂蜜15克。将核桃仁放在锅内干炒发焦,取出晾干研末,调蜂蜜吃。主治:老年人遗尿。
治消化不良方
处方:核桃仁150克,山楂、白糖各50克。将核桃仁、山楂共研碎,加水适量,煮沸加白糖拌匀煮沸,待凉后当点心服食。主治:消化不良。
土法治便秘尿闭方
处方:土田螺7个,捣碎,加食盐适量拌之,然后用报纸包后,入锅煲沸片刻,取出晾至温热,以不烫皮肤为准,敷在生殖器与肚脐之间,15分钟后见效。
此秘方是祖传秘方,有一次我大哥晚上11点便秘尿闭,十分难受,三更半夜,他叫我到渠里摸7个田螺,回来后照上写的所做,敷之即见效。
民间治内伤二方
内伤是机体在遭受外力的作用后,肌肉、经络、筋膜产生疼痛,瘀血、肿胀及活动障碍,并无开放性伤口的损伤。患者可试用下方治疗:
一方:田七20克,鸡肉300~500克。用法:将田七和鸡肉同煲,至肉熟再慢火煲15分钟即成。饮汤吃肉,每天服1次,连服3天即可。方中田七既能止血,又能活血散瘀,故有止血而不留瘀之弊,实为祛瘀之良药,还能消肿止痛。鸡肉当选未经产蛋的母鸡,有补益五脏,温中益气,补精添髓等功效。两味药合用活血而不伤正气。
二方:前胡15克,瘦猪肉150克。用法:水、白酒各半碗,先武火煎沸,后文火煎10分钟即可。服法:吃肉饮汤,早晚各服1次,2天为1疗程。方中前胡有行气、活血、止痛之功,其味辛能行气血;苦能疏泄气血之瘀滞,气血通行则肿痛自消,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猪肉起到滋阴润燥的作用。
藕粉糊可治食道炎
取纯藕粉15~25克(约1~2汤匙),加温水适量,搅拌均匀,冲入适量开水,或文火加热,不断搅拌,呈稀糊状,再加白糖少量,即可服用。
采取卧位服法:待藕粉糊温度适当,患者持匙取藕粉糊入口,仰面平卧后慢慢咽下。服完后暂不饮水,也不进食。1日2次,最好在睡前服。
藕粉有清热消炎、滋阴生津、止血等作用。采用卧位服法,可使糊接触到食管壁的四周,有利于对炎症病损部位的治疗。如果没有炎症,也有保护食道黏膜的作用。
治足“抽筋”方
有的老人睡到半夜常发生小腿部抽筋,医学上称为足转筋,俗称抽筋,鸡爪风,多指腓肠肌痉挛。既影响睡眠,又使人酸痛不适。现将临床运用多年的有效验方介绍如下,供患者参考。
一方:龙骨、牡蛎、薏苡仁、蚕砂各30克,木瓜、牛膝、伸筋草各20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并将药渣用淘米水(约3000毫升)再熬,用滤出的药液乘热洗腿足(温度宜适中),每次15~30分钟,1日1~2次。一般1日显效。5~7日痊愈。
二方:用木瓜、川牛膝、伸筋草、枣树根皮、金豌豆各适量,加羊蹄(或猪蹄)或鲜骨头同上药加水炖食,每日1剂,分3次食用。一般炖食3~5次痊愈。此方既是美味可口的食品,
又是除湿荣筋、补钙健骨的良方。拍“涌泉”降血糖每天晚饭后一小时,洗脚擦干,坐在椅子上或床上,用右手掌心对准左脚足底(涌泉穴)拍500下,再用左手掌心对准右脚足底(涌泉穴)拍500下,拍时力度要大些以能忍受为度,如果三餐后都拍一拍效果会更好。
点压天枢穴治顽固性便秘每次大便时,以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上(位于脐旁3厘米再直下1厘米处)。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就有便意,然后屏气,增加腹内压,即可排便,对顽固性便秘,可反复多次点压左侧天枢穴,直到顺利排便为止。
病案举例:秦某,女,48岁。顽固性便秘,每次大便1小时左右,伴肛裂、痔疮,常需灌肠后才能排便,伴有头昏、乏力、失眠、体质消瘦。教其每次大便时指压左侧天枢穴,便秘轻时,1次见效,重时,反复2次可顺利排便,经过1个月后大便可自然排出,2个月后肛裂、痔疮好转。
关节炎药酒
处方:麻黄、桂枝、细辛、半夏、川乌、草乌、干姜、桃仁、栀子、地龙各30克,浸于1公斤白酒中,经常摇动。7天后取药酒擦于患处。每天早晚各1次。
注:本药酒禁止口服,只适用于寒性关节炎患者外用。如局部红肿发热者则不能用。
热熨消腹胀方
处方:生姜250克。用法:将生姜捣烂,挤出姜汁,炒烫后装入布袋,热熨腹部,凉后取出兑入姜汁,炒烫后再热熨腹部,每日2~3次。功效:温中散寒,消胀。适用于因受寒引起的腹胀肠鸣。
食积便秘外治方
处方:木香6克,槟榔9克,甘遂3克,葱白15克。
用法:前3味药研成细末,加入葱白共捣,炒热后熨于脐部,并用热水袋热熨,敷3小时后去药。功效:攻积通便,行气除胀。适用于由食积引起的便秘。
失眠须合理调治
现今,全球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受到失眠的困扰,我国亦有10%的人存在睡眠障碍,故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随着年龄的增大,中老年人失眠的发生率亦有所增加,如何对其进行调治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睡眠发生障碍,常会造成身体上、精神上诸多的困扰。故我们应重视对失眠的调治:
首先应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①按时睡觉、起床;
②睡前不宜太饿或太饱,也不宜喝含咖啡因的饮品;
③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卧室里避免强光、噪音,温度应适宜,被单应轻而柔软,以免压迫身体,还要避免着凉;
④晚饭后可适当散步,睡前用温热水泡脚或冲个热水澡,还可喝一杯热牛奶;
⑤放松心情,要控制情绪,使情绪平和,入睡前不阅读带刺激性的书报杂志,也不要在睡觉前想今天的烦恼与明天的工作;
⑥失眠者避免在白天小睡;
⑦要克服失眠的恐惧,但也不要勉强睡觉,可听一些轻柔的音乐助眠。
其次可做一些有利于睡眠的运动,但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①在睡前6小时进行运动为最佳;
②运动时间至少30分钟;
③运动应适量,强度以出汗为佳,但不宜出汗过多;
④运动应持之以恒。若失眠持续或没有改善者宜选用助眠药物。如朱砂安神丸每次1~2丸,每日2次或睡前服用;柏子养心丹,服法同前;刺五加片每次3片,每日3次;枣仁安神液,每次1支,每日2次或睡前服用。上述药物都有各自的适应症,可选择应用或遵从医嘱用药。若仍不能解决睡眠问题,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镇静、安眠药服用,有心脏、肝脏及肾脏障碍者、睡眠呼吸障碍患者、孕妇、哺乳期女性、青光眼及重症肌无力者等均不能服用安眠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