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其寿命约8~12周,且不因单次血糖水平的波动而受影响,因此其能够较好反应糖尿病患者过去2~3月血糖控制水平。目前ADA(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其控制在<7%,IDF(国际糖尿病联盟)以及我国控制标准建议HbA1c<6.5%。
一直以来HbA1c都被认为是糖尿病治疗监测的「金标准」,但近期,来自爱尔兰高威大学内分泌系的医学教授DerekT.OKeeffe等人通过临床病例对HbA1c提出了新的见解,并将临床病例及其研究于年2月9日发表于JAMA。
病例概况
男性,76岁,主诉多尿、烦渴,血压/64mmHg,BMI38kg/m2。18个月前确诊为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11mmol/L),给予二甲双胍降糖治疗12个月后停药,停药时HbA1c为6.4%。患者每日监测血糖,且血糖基本高于19.4mmol/L。患者有高血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胆囊切除术病史。
其实验室检查如下: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看到患者HbA1c值接近正常,但空腹血糖却远高于正常值,该现象原因何在?
答案:该患者血糖未得到很好控制。
解析:该患者有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使得红细胞寿命异常低,随之出现HbA1c值假性降低。当HbA1c值降低为6.4%趋于正常时,而他的血糖值却异常升高。患者平时血糖基本上高于19.4mmol/L,相当于他的HbA1c近乎13%。
能够影响HbA1c的因素总结如下:
造成糖化血红蛋白假性升高因素有:红细胞寿命增加(脾脏切除术后)、铁及维生素B12缺乏,红细胞生成减少、慢性酒精中毒、慢性肾脏疾病。
造成糖化血红蛋白假性降低因素有:红细胞寿命减少(溶血性贫血)、近期有过输血史、脾肿大等、网织红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异常、部分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剂量维生素C或维生素E。
由此可见,HbA1c并不能作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唯一标准,当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时,应选择其他指标或方法对血糖控制水平进行检测。若为短期血糖控制水平检测,可通过糖化白蛋白以及血清果糖胺(可用来检测所有糖化血清蛋白)进行评估,但由于半衰期仅为14~21天,因此仅能反应近2~3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HbA1c与血糖不一致时的注意事项
该病例提示我们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1.HbA1c水平可被多种独立于血糖升高以外的其他因素所影响,应多注意病史。
2.判断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水平时应保证血糖值和HbA1c水平一致。
3.当糖尿病病人血糖值和HbA1c水平不一致时,应采用其他反应血糖控制水平的指标或方法(如:果糖胺测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