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发生时往往都会有一些信号,可帮助患者早期识别病情美国心律协会总结出了六种常见的房颤发生信号,一是胸口怦怦跳,仿佛雷声滚滚、鼓声敲击或鱼儿扑通跳水等;二是脉搏强弱不等,有时感觉漏跳一拍;三是用力时感觉气短;四是易疲劳,运动量降低;五是出现胸闷(胸痛);六是发生昏厥或头晕的症状患者一旦出现这些信号,千万不要大意,预示房颤可能已经发生,应该及时就医治疗
房颤发生有六大信号
更多心律失常问题
请点击→
尽量避免房颤诱发因素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危险的心律失常,会使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2倍、发生脑中风的风险增加5倍,而且房颤引发的脑中风病情更加凶险,致死率更高,临床研究发现房颤患者发生脑中风以后,第一年死亡率高达50%,第一年严重致残率高达73%,第一年累计复发率达6.9%我国是房颤的“重灾区”,目前约有800万患者因此,今年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八大学会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房颤联盟,并将每年的6月6日定为“中国房颤日”
房颤又称为心房颤动,属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指心房内产生不规则的冲动,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协调的乱颤,从而丧失了有效的收缩,表现为心跳过快且节律完全不规则
血液瘀滞致中风风险大增
房颤患者常会感到心跳紊乱或心跳加快,胸部出现疼痛、压迫等不适感,轻度体力活动后甚至是休息时出现呼吸困难、气短,患者还会感觉身体疲乏无力或劳累,头晕眼花,甚至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昏倒的现象
(本文内容/图片转自网络,仅供参考,一切诊断及医疗的依据请遵从医生的指导)
房颤是心房不规则的乱颤
为什么房颤患者中风风险会大增呢?这是因为当心房颤动时,心房丧失了收缩功能,心房中的血液无法完全被泵出,而瘀滞在心房内,时间长了瘀滞的血液会逐渐凝结成块,形成血栓,血栓可随血液运行到身体各处,进入脑部血管后,很容易堵塞在脑血管狭窄处,阻断脑供血,导致脑中风发生,其发生几率是心律正常人的5倍以上可见房颤是一种潜在危险极大的疾病,应提高警惕及早防治
房颤的发生无论是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都有着各自的诱发因素其中阵发性房颤,常见于突然紧张、情绪激动、重体力劳动、外科手术、急性感染、剧烈咳嗽或疼痛、恶心、呕吐、缺氧或酸中毒等,发作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不超过7天,大多发生在24小时以内患者应该尽量避免上述诱发因素,以防房颤复发
持续性房颤则多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脏病患者等,常持续发作半年以上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防止房颤的发生(:李振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