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六大类降压药简介
利尿剂
1.噻嗪类利尿剂
自年氯噻嗪首次用于临床,氢氯噻嗪(双克)一直是降压的基础用药。口服2小时起降压作用,2~6小时达峰,持续12~18小时,合用其他药可长达24小时。虽然利尿作用不是最强,但其降压疗效是各类利尿剂中最强的。目前已公认这类药不是通过利尿,而是通过周围血管扩张作用来降压的。在有效剂量当面已逐步减少到12.5~25毫克/天,对合并糖尿病者,甚至6.25毫克/天。由于剂量减少,对代谢(如:糖、脂、尿酸、电解质等)不良反应也很少。吲达帕胺(国产商品名“寿比山”)是氯苯酰磺胺的吲哚类衍生物属的一种,但对糖脂代谢的不良作用相对比“双克”影响少,比较安全,是噻嗪类利尿剂。常用剂量1.25~2.5毫克/天。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双克”或“寿比山”都会引起血尿酸升高。在较大剂量时,低血钾发生较多,因此应定期查血钾及血尿酸。
噻嗪类利尿剂适用于无低血钾及血尿酸高的高血压病人基础一线用药;对老年高血压,尤其是单纯性收缩压升高者降低收缩压效果明显,当肾小球滤过率≥30毫升/分/1.73米2(急慢性肾衰1-3期)或无大量蛋白尿者,可首选噻嗪类利尿剂。但当肾小球滤过率≤30毫升/分/1.73米2(及慢性肾衰4-5期)或大量蛋白充斥在肾小管内时,则服用作用于远区小管近端的噻嗪类利尿剂无效,应改用襻利尿剂如速尿来有效地降压。
2.髓袢利尿剂
最常用的是速尿,它的降压疗效不及噻嗪类利尿剂。由于是短效药,因此,需一天三次用药。三餐前半小时服用,这样才能有效地抑制进食时所摄入钠的潴留。但最近2~3年国内市场上有了中效速尿(托拉噻米)5毫克-2.5毫克2次/天,不良反应较少,对糖脂代谢无明显作用,适用于肾衰、心衰、肝硬化患者。
β受阻体滞剂
包括:
(1)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作用于β1β2受体)如:心得安(普萘洛尔)
(2)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倍他洛克”)和比索洛尔(“博苏”、“康可”)等。
所谓非选择性之分,β1受体(主要分布在心脏、支气管壁)的阻滞作用强于β2受体(主要分布在血管壁、骨骼肌及肝、胰等)。
近年来由于国外大规模临床试验(循证医学)证实,β受体阻滞剂尽管有降压和抑制交感神经的作用,但不适用于无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的首选一线用药。因为长期服用较大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会引起糖脂代谢紊乱、甘油三酯升高、引起体重增加及新发糖尿病增加。在预防冠心病、减少左室肥厚方面β受体阻滞剂均不及其他类降压药,如: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等。总之,目前已公认β阻滞剂只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心衰、冠心病、心梗后、快速性心律失常或妊娠高血压患者。对单纯高血压患者,由于不首先选用,因此,对已经正在长期服较大剂量的β阻滞剂患者则需逐步减少剂量到停药,最好用能减慢心率,但代谢影响小的α+β阻滞剂如:阿罗洛尔(阿尔马尔)替代之,以防突然停服β受体阻滞剂时出现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反应。
α受体阻滞剂
最早用的是口服哌唑嗪和静注(滴)酚妥拉明(“瑞吉丁”)。由于反射性心动过速及短期内有水钠潴留而影响其降压疗效,已少用。目前,常用的有特拉唑嗪(“高特灵”“马沙尼”)及缓释多拉唑嗪(“可多华”)。特拉唑嗪一天1-2次,首次需睡前服1/2粒,以免发生“首剂综合征”,即由于首次服用发生的体位性低血压直立位时头晕、站不稳、血压骤降等反应。缓释多沙唑嗪1天1次,因为“缓释”,无首剂反应,无需首次睡前服。虽然,4年前国际上的一项ALLHAT试验(“降压降脂治疗预防心脑事件”试验)发现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高危病人比较,服用短效多沙唑嗪与钙拮抗剂氨氯地平(“络活喜”)及转换酶抑制剂赖诺普利(“捷赐瑞”),前者死亡率明显升高。从而在试验开始1年后,将短效多沙唑嗪退出该试验。但是,此试验只是对高危病人,并不能因此将α阻滞剂逐出常用六大类降压药。α受体阻滞剂仍然具有抑制交感神经和扩张血管作用,对小动脉和静脉均有舒张作用,明显降低了外周阻力,使舒张期心脏后负荷减少,因此,能明显降低舒张压。适用于中年交感神经兴奋、舒张压高的高血压病人的联合用药,并且α受体阻滞剂对糖脂代谢可能有益的作用,尤其适用于中年肥胖的代谢综合征病人,α阻滞剂在降压药物联合用药中起重要作用(通常将其和β受体阻滞剂或和转换酶抑制剂两类合用或和β阻滞剂、钙拮抗剂、转换酶抑制剂四类药物合用)
除上述α受体阻滞剂及β受体阻滞剂外,还有一类是兼有α阻滞的新一代β受体阻滞剂,常用的有拉贝洛尔(“柳氨苄心定”)、阿罗洛尔(“阿尔马尔”)和卡维地洛(“达利全”、“金络”),比较三药各有特点其中拉贝洛尔公认为妊娠高血压首选药;卡维地洛为心衰首选药;阿罗洛尔为降舒张压、减慢心率首选药。虽然此类药中α阻滞较β阻滞作用弱,但由于有α阻滞作用部分对消了β阻滞所致代谢不良反应,因此,无单纯β阻滞剂常有的明显糖脂异常、体重增加及胰岛素敏感性减退等不良反应。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普利”类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
氯沙坦(科素亚)等“沙坦”类
均属于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药,只是前者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Ⅰ→Ⅱ过程中的转换酶起作用,后者直接阻断存在关于周围血管壁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起作用。因此,服“普利”类后,有10%-20%的病人出现与剂量无关的烟痒、干呕的不良反应,而“沙坦”类极少。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循证医学”)已证实阻断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这类药,具有心脏、肾及脑血管保护作用,尤其对肾的保护作用,对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能明显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减退,年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按循证医学的结果,规定转换酶抑制剂的强适应症为Ⅰ型尿病,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强适应症为Ⅱ型糖尿病,这是有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结果,当然并不表示只有Ⅰ型糖尿病才能用转换酶抑制剂,Ⅱ型才能用AⅡ受体拮抗剂。实际上,二者均能明显降低糖尿病人的高滤过率、高灌注率、高球内压的“三高”状态。因此,能明显减少蛋白尿及降低血肌酐的增加和终末期肾病的发生,保护肾脏。一般讲,这两类药在降压方面无明显协同作用,但对大量蛋白尿病人二者合用能明显增强其降尿白的作用。当肾功能减退时,一般血肌酐~mmol/L(3mg/dl)由于肾小球滤过率过低,不适合用阻断RAS的这两大类,或独肾伴肾动脉狭窄,双侧肾动脉狭窄均禁止,尤其与利尿剂合用,会引起血肌酐急剧上升,肾功能明显减退.这时选择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阿尔马尔是合适的组合。
钙离子拮抗剂
钙离子拮抗剂分为:
(1)双氢吡啶类(“地平”类);
(2)非双氢吡啶类;缓释型地尔硫卓(“恬尔心”)及异搏定片。
双氢吡啶类包括短效的硝苯地平普通片(10mg/片)尼莫地平片(20mg/片),中短效的尼群地平片(10mg/片)及中效的缓释硝苯地平片(20mg/片)中长效的非洛地平片(“波依定”5mg/片)到长效的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mg/片)及最长效的氨氯地平片(“络活喜”5mg/片)。非双氢吡啶类、地尔硫卓、(“恬尔心”)及“异搏定”都应选用长效制剂,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普通片,降压疗效强而持久,缓释“恬尔心”(90mg/天,一日二次)、缓释异搏定(mg/天一天一次,餐后服)
长效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是一个广谱降压药,可用于各种人群如:高盐、饮酒、吸烟均对它无影响,也适用于冠心病、肾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肾移植后或肾衰的病人。黄种人对此类钙拮抗剂的降压反应好、不良反应少于白种人。服用“络活喜”5mg/天有5%发生踝部水肿,而增加到10mg/天,水肿发生率增加到24%。加用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由于阻断RAS,有扩动、静脉作用,其中扩静脉作用可对消钙拮抗剂在扩小动脉所致静脉迴留不畅脚肿的副作用,两药合用如:“络活喜”5mg/天+“洛汀新”10mg/天,踝部水肿由5%降到1.5%-2.2%。
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ELSA”等),钙拮抗剂氨氯地平片、拉西地平可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并有轻度逆转消退斑块的作用。因此,当患者发现颈动脉动脉粥样斑块时应首选钙拮抗剂降压。
长按治疗白癜风有什么方法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fowgm.com//kcyyy/18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