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在用药过程中要比成人更加谨慎,这样才能既帮助孩子早日康复,又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1、氨基糖苷类:
常见: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卡那霉素、小诺米星、大观霉素、新霉素等
禁忌:6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6岁以上慎用,
原因:使用过量会导致听力下降,严重者可使听神经发生变性和萎缩,从而导致不可逆性的耳聋、耳鸣。禁止与速尿合用,可加强耳毒性;禁止与头孢菌素合用,可致肾功能衰竭。
2、阿司匹林及其复方制剂
禁忌:3个月以下儿童,以及有水痘或流感样症状的儿童或青少年禁用。
原因:儿童患者,尤其有发热及脱水时,使用阿司匹林易出现毒性反应;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儿童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发生瑞氏综合征(一种常见的急性脑部疾病,病死率高达50%)。
3、萘普生、双氯芬酸、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吡罗昔康
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萘普生;12岁以下儿童禁用尼美舒利;14岁以下儿童禁用双氯芬酸;15岁以下儿童禁用美洛昔康;儿童禁用吡罗昔康。
原因:非甾体抗炎药均可能引起致命的肾损害、胃肠出血、心血管事件(阿司匹林除外);尼美舒利即使短期使用也可引起无症状的、致命的肝损害;吡罗昔康、美洛昔康所引起的严重皮肤反应的风险高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
4、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无味红霉素
禁忌:2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2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
原因:严重者导致儿童肝脏损伤、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炎,甚至死亡。
5、复方地芬诺酯(地芬诺酯、阿托品)
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
原因:①地芬诺酯为哌替啶的衍生物,有与吗啡相同的基本结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长期应用时可产生依赖性;②复方地芬诺酯极易导致小儿中毒,早期主要有发热、皮肤潮红、兴奋易激惹等阿托品样中毒表现;后期主要有呼吸抑制、中枢抑制、瞳孔缩小等阿片样中毒表现。
6、阿苯达唑、哌嗪、噻嘧啶、左旋咪唑
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阿苯达唑;1岁以下儿童禁用哌嗪、噻嘧啶;儿童禁用左旋咪唑。
原因:2岁以下的儿童接触虫卵的机会要少,一般不需要服用驱虫药;两岁以内的幼儿肝肾发育尚不完善,药物会伤害幼儿的肝肾。
哌嗪、噻嘧啶:可引起头晕、头痛、呕吐及肝功损害,对人体(特别是儿童)具潜在的神经肌肉毒性,应避免长期或过量服用。
阿苯达唑,左旋咪唑:均可导致脑炎综合征、急性脱髓鞘脑炎、迟发性脑病。其中,阿苯达唑的脑炎样反应发生率较低;左旋咪唑发生率较高(临床已极少使用)。
7、磺胺类:复方新诺明(SMZ-TMP)
新生儿忌用,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临床表现为缺氧性全身发紫;
新生儿黄疸,2岁以上医生指导下使用。
8、喹诺酮类药物
常用药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禁忌: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不宜使用。
原因:喹诺酮类药物用于数种幼龄动物时,可致骨关节病变,特别是负重骨关节软骨组织的损伤。
9、西咪替丁
禁忌:16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
原因:西咪替丁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幼儿用药后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10、雷尼替丁
禁忌:8岁以下儿童禁用。
原因: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连续使用均对小儿的肝、肾功能、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有一定损害。雷尼替丁的不良反应较西米替丁少而且轻。
雷尼替丁偶有报道会导致肝细胞性、胆汁郁积性或混合型肝炎。通常是可逆的,但偶有致死的情况发生。雷尼替丁偶有心律失常,例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博停止、心室阻滞及心室早博。
11、维生素A
儿童慎用,过量可引起毛发枯干、皮疹、瘙痒、厌食、骨痛、头痛、呕吐等中毒症状,影响骨的发育,长不高。
12、洛哌丁胺
禁用:2岁以下儿童禁用洛哌丁胺;5岁以下的儿童不宜使用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剂。
原因:洛哌丁胺的化学结构类似氟哌啶醇和哌替啶,适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慢性腹泻的治疗。但其作用较地芬诺酯强而迅速,用于低龄儿童易致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阴茎水肿、麻痹性肠梗阻、急性肾功能衰竭、意识障碍等,加之曾有新生儿用药致死的报道,故国内外均限制其用于低龄儿。
13、药用炭片(胶囊)
禁忌:禁止3岁以下小儿长期应用。
原因:药用炭能吸附导致腹泻及腹部不适的多种有毒与无毒刺激物,减轻对肠壁的刺激,减少肠蠕动,从而起到止泻作用。但由于该药吸附作用强烈且无选择性,能影响胃蛋白酶、胰酶等消化酶的活性,减少维生素的吸收,长期应用可致小儿营养不良。
14、氯苯那敏、赛庚啶、酮替芬、苯海拉明
禁忌:
酮替芬:3岁以下儿童使用本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
氯苯那敏、赛庚啶、苯海拉明:国内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国外2岁以下儿童避免使用。
原因:
第一代抗组胺药是亲脂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易透过血脑屏障,从而抑制中枢、并有抗胆碱能及微弱的局部麻醉作用,不良反应为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亢进等。
现有证据表明这些药物还可能导致矛盾的中枢兴奋,烦躁不安,失眠或癫痫发作等,过量时还可引起心动过速、心脏传导阻滞或心律失常。
虽然第一代抗组胺药用于“使儿童平静下来”,并使他们睡得更好。但是,现已经证明第一代抗组胺药,如扑尔敏和异丙嗪可以显著扰乱睡眠结构,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时相增加延迟发作,缩短睡眠和整体睡眠。
15、维生素C
儿童慎用,服用过量可引起腹痛、腹泻等症;服用时忌吃猪肝。
16、维生素D
儿童慎用,过量可引起低热、呕吐、腹泻、厌食、甚至软组织异位骨化、蛋白尿、肾脏损害等症,婴儿服用过多,则引起婴儿高血压。
17、异丙嗪
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
原因:异丙嗪可致2岁以下儿童呼吸抑制甚至死亡;还可能引起小儿肾功能不全;患急性病或脱水的小儿,注射本药后易发生肌张力障碍(锥体外系症状);儿童单次口服本药75~mg,可发生过度兴奋、易激动或噩梦等异常反应。
18、氨茶碱
儿童慎用,超量会导致氨茶碱急性中毒,出现烦躁不安、出虚汗、心动过速甚至休克死亡,应严格按医生指导掌握用量。
19、阿司咪唑、特非那定
禁忌:12岁以下儿童避免使用。
原因:偶可引起Q-T间期延长,室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医院已弃用该药。
20、中药滋补剂:人参、人参蜂皇浆、冬虫夏草等
儿童及青少年慎用,可致性早熟
80%以上的家长都存在儿童用药误区
央视网一项调查显示,80%以上的家长都存在用药误区,那么给孩子吃药最容易犯哪5个错误呢?
◇误区一:把药溶于牛奶、糖水、粥汤中服用
由于牛奶、饮料、糖水等液体中含有多种物质,可能会与药物结合,影响药物的吸收,有的甚至会破坏药物的结构,从而影响药物治疗效果。比如糖中有较多的钙、铁等矿物元素,可与中药中的蛋白质起化学反应,混浊沉淀,致使疗效大打折扣。
◇误区二:擅自调整孩子的用药剂量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服药时,会根据自己和别人的经验,自行调整用量,临床医生指出,如果剂量不足影响药效,剂量太大会引起毒副作用,家长如果发现儿童用药效果不佳,应该及时咨询医生。
◇误区三:为早日康复擅自给孩子联合用药
很多家长认为药吃得多病好得快,于是中药加西药,多种药一起吃。药物进入体内都要经由肝脏代谢灭活、肾脏排泄清除。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还不健全,联合用药可能造成肝肾损伤甚至肝肾中毒。儿童联合用药一定要遵医嘱。
◇误区四:症状消失后给孩子自行停药
由于药物治疗疾病需要一个过程,症状消失并不代表疾病真正痊愈,自行停药很不科学。特别是服用抗生素,自行停药不仅可能让疾病卷土重来,还会产生耐药。
◇误区五:滥用维生素
维生素在宝宝的生长发育中不是随意服用多多益善。不少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比如婴幼儿服用维生素A,一次剂量超30万国际单位,可引起急性中毒。此外,维生素最好不要空腹服用,可能诱发尿路结石等。
特别提醒您:儿童用药时一定要遵医嘱,看清说明书,慎重使用,提高警惕,避免误区。那么,家长该如何安全用药?
“儿童安全用药指南”指导家长合理用药
为促进儿童用药安全,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河北省药学会联合发布十大“儿童安全用药指南”,用以指导儿童合理用药。具体内容如下:
一、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应结合儿童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慎重选择药品。
二、药品选择应少而精,联合用药要控制。
三、切忌为求速效,滥用药物,如抗菌药、解热镇痛药等。
四、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如有疑问要及时咨询药师或医生。
五、儿童用药用法用量要精准,要尽量选择儿童专用剂型药物。
六、用药方法需得当,能口服不注射。
七、适当的喂药方式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而且可避免药物呛入气管发生危险。
八、为儿童设置专用小药箱,药品存放要科学、合理,注意药品的保存条件,定期清理小药箱。
九、不要盲目相信营养药、“海淘药”。
十、按时为儿童接种免疫规划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医生总结7类儿童抗生素使用禁忌
除了以上一些科学用药的大准则外,为更好的保证儿童用药安全,家长还需要针对性的了解一些药物的禁忌,比如我们常见的一些抗生素药物,以及国家明文规定的一些儿童禁用或者慎用的药品。
1.氨基糖苷类
常见: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卡那霉素、小诺米星、新霉素等。
禁忌:6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6岁以上慎用。
原因:可致肾毒性和耳毒性。
2.大环内酯类:红霉素
禁忌:2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2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
原因:严重者导致儿童肝脏损伤、肝功能衰竭。
3.磺胺类:复方新诺明(SMZ-TMP)
禁忌:新生儿禁用、2岁以上医生指导下使用。
原因:新生儿表现为缺氧性全身发紫、新生儿黄疸。
4.喹诺酮类药物
常见: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禁忌:18岁以下的小儿及青少年不宜使用。
原因:可影响幼龄儿童关节和软骨发育。
5.氯霉素
禁忌:新生儿、早产儿禁用氯霉素,包括眼用制剂、搽剂和滴耳液。
原因:可致新生儿灰婴综合征。
6.替硝唑、奥硝唑
禁忌:替硝唑口服:仅限3岁以上儿童治疗肠道阿米巴病;替硝唑注射剂:12岁以下儿童禁用;奥硝唑注射剂:建议3岁以下儿童不用。
原因:治疗厌氧菌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
7.四环素类药物
禁忌:8岁以下儿童禁用。
原因:可引起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齿着色变黄和骨生长抑制。
执业药师备考图书免费领年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书
《轻巧夺分·黄金考点》全套
免费送!
扫描下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fowgm.com//kcyzl/20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