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每年因为心血管疾病而不幸去世的公民越来越多,心脏病慢慢的成为了危害民众健康的第一大杀手。与其他系统疾病相比,心血管疾病具有发作突然、致死率高、发病到致死时间短、不易得到救治等特点。但是,如果心脏病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简单急救,就有可能挽回生命。那么,如果发病时身旁没人或者没有急救知识的话,就必须依靠患者自救了。为此,沃天网总结了七种常见心血管病的常见自救方式,希望心脏病患者和家属能够熟练掌握。
一、心绞痛
(一)原因
心脏每分每秒都在勤劳地工作,为全身不停地输送血液.同时心脏本身也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心肌工作需要.各种原因的心肌血供不足所造成心肌缺血是心绞痛的第一诱因。
(二)表现
心绞痛常见于45岁以上的男性,常合并有多年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情况。心绞痛多在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天气寒冷、吸烟过多时发生。发病时心前区呈压迫性或窒息性疼痛,历时5~10分钟,停止任何活动.就地安静休息可以减轻或缓解。多数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历史。
(三)自救和救助
稳定的心绞痛患者身边应该备有硝酸甘油片或麝香保心丸等急救药品.一旦心绞痛发作,首先不要精神紧张,以免增加心理负担使病情发生变化;要停止体力活动,躺下休息,以减轻心肌耗氧量和心脏负担;并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药品,如有条件可以给予吸氧。经过以上处理.常可以使症状缓解。许多人将药片含在口腔中,并未将药置于舌下,有些人甚至将药片放在舌上面,舌表面有舌苔和角化层,很难吸收药物。正确的舌下含药法是将药片咬碎后置于舌的下方。口腔干燥时,可饮少许水,以利于药物的吸收。因此,心绞痛发作时,要采取舌下含药而不是舌上面含药。冠心病患者使用的舌下含服药能扩张心脏冠状动脉,同时也能扩张身体周围的动脉。患者在采用舌下含药法时.最宜采取半卧位,可使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担,使心肌供氧量相对满足自身需要。从而缓解心绞痛。如果患者平卧位,会使回心血量增加,心肌耗氧量也增加,从而使药物作用减弱,起不到良好的止痛作用。另外,患者不宜在站立时舌下含药,否则会因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导致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
需注意,发生以医院就诊:①第一次发生的心绞痛。②原有心绞痛持续的时间明显延长。③原有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明显增加。④原来有效的药物无法终止心绞痛发作.或需要的药量明显增加。⑤疼痛较以往的程度明显加重或性质明显不同者。⑥与过去发作时相比明显不同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虚脱等。
(四)杜绝错误做法
在自救和救助时应该避免以下误区:①过度的紧张。可使交感神经进一步激活,加重病情。②过度自信,以为是老毛病了,吃点药就会好。孰不知心绞痛可以进展为心肌梗死,过度自信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机。③只在心绞痛发作时才服药,平时从来不服用预防性的药物。心绞痛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规范的药物治疗不仅可以减少心绞痛的发作,而且可以最终减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等终点事件。因此,我们国家年发表了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指南.明确指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应予四大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心肌梗死等事件发生。
二、心肌梗死
(一)原因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闭塞造成心肌缺血坏死以及相关的临床综合征。心脏的供血动脉——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造成狭窄.在此基础上出现血栓堵塞血管即可引起心肌坏死,出现心肌梗死。
(二)表现
大多数起病是以剧烈的胸痛为首发症状。某些心肌梗死尤其是下壁和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可能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或溃疡病复发。因此,中年以上的患者一旦发生明显的胸痛或中上腹痛,同时伴有全身出冷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搏细速等均要想到心肌梗死的可能。对于原有的心绞痛患者,出现程度加重的胸痛,伴恶心、呕吐、出汗。有濒死感,持续15分钟以上仍不缓解,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者,需警惕有心肌梗死可能.应尽快就医。
(三)自救和救助
救助的措施包括: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松解领口,室内保持安静和空气流通。有条件可立即吸氧。如有阿司匹林立即嚼服毫克.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1-2片,如果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应让患者安静休息.半卧位,两足下垂.有条件可立即吸氧。
(四)杜绝错误做法
应马上呼叫急救中心,医院.以防心肌梗死的范围扩大。及时就医可使阻塞的血管再通(溶栓或作经皮穿刺冠脉内球囊扩张术),如能在心肌发生坏死前或坏死范围较小时进行血管再通术。可使部分心肌免于发生坏死,缩小梗死面积。因此,心肌梗死的抢救应是分秒必争.时间就是生命。
三、心跳骤停
(一)原因
心跳骤停是猝死的主要原因。环境污染加剧、生活节奏加快的同时,猝死发生越来越多。北京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北京市35~44岁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在近15年里增加了%:从我国年以后的统计材料来看,我国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每天约人,占所有死亡人数的50%。值得注意的是,87.7%医院之外。
(二)表现
心脏的跳动使血液把氧送达全身,如果心脏停跳20秒人就会丧失意识;1分钟后呼吸停止:4~6分钟后缺氧将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导致患者死亡。4分钟是在常温下人的脑细胞对完全缺氧的耐受极限。也就是说,如果患者心搏骤停在4分钟内没有得到正确抢救,就将进入生物学死亡阶段,难有生还希望。如果患者在疾病突发的4分钟内,能得到有效的心肺复苏急救。心跳复苏率在50%,因此这4分钟被称做挽救生命的“黄金4分钟”。如果超过5分钟再施行心肺复苏,只有1/4的人可能救活,每耽误1分钟,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就会下降7%~10%,若超过10分钟则很少有复苏的希望。
(三)自救和救助
呼叫急救中心同时展开现场自救和救助是挽救患者生命唯一正确的做法。心跳骤停的自救非常困难.从一个人感到自己心跳不正常,到开始感到快要昏过去,大概只有10秒的时间。自救的首要问题是尽快采取保护性体位.防止晕厥后致脑外伤、车祸等并发症,应尽快降低重心如平卧,同时向周围人求救。
可采用咳嗽的自救方式.咳嗽自救术是波兰医生彼得兰茨在维也纳召开的年欧洲心脏学会上介绍的一项新技术。研究人员发现,在心跳骤停突发时,患者的血液循环会突然停滞.而猛烈的咳嗽能够增加胸廓内部的压力.对暂时缺血的心脏起到间接按摩的作用。增加血流量,给大脑补充氧气,使患者暂时保持清醒,为等待专业救护赢得宝贵时间。同时,它还能提高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有助于恢复和维持心脏正常的生理功能。研究发现,咳嗽可产生75焦左右的动力能量,这些能量随即将转化为生物电流。给濒死的心脏一次像“除颤”那样的复苏机会。突发心脏病的患者在既无自备药又无医疗救助的情况下.大声咳嗽不失为一剂自救良方。
只要一感到心跳不正常,就要立刻开始咳嗽。每一次用力咳嗽前,都要先深吸一大1:3气。然后用力地、深深地、长长地咳一下,好像要把胸腔深处的痰咳出来一般。每隔1。2秒咳嗽1次,5次后可以稍停一下,直到救护车赶到。或者已经感到心跳恢复正常时才能休息。
有效的急救在4分钟内,因此对心跳骤停的救助要及时开展。首先对环境的危险因素作出判断,因为救人首要是保护自己:接着判断患者是否已丧失意识并停止呼吸。如果患者已发生心搏骤停.立即呼叫急救中心并及时进行正确的现场急救:要让患者躺平,一定要在硬的地方,在地上也没有问题。先用拳头有节奏地用力叩击其前胸左乳头内侧(心脏部位).连续叩击二三次,拳头抬起时离胸部20~30厘米,叩击后,心脏受到刺激,有时能恢复自主搏动。随后应立即行口对V1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时要把头后仰,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开放气道。然后做胸外按压。用人工的方法来进行循环,每做15次心脏按压后,做2次人工呼吸。心脏按压以每分钟次的速度进行,连做15次,如此交替持续进行。只有急救中心的医生使用除颤器。把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转复之后。患者才会真正获救。
(四)杜绝错误做法
面对突发的不适,很少有人能认识到即将发生的危机.因此保持镇定和及时的求助非常重要;在救助时避免慌乱,贸然扶起患者,使脑缺血进一步加重,而是应该就地开展抢救。尽早进行心肺复苏治疗。
四、急性心力衰竭
虽然心力衰竭有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之分.但只有急性发作的心力衰竭需要自救和救助,因此我们只介绍急性左心衰竭的自救和救助。
(一)原因
原有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肺心病的患者,在疲劳、感冒、季节变化、外伤等诱因下均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发作。
(二)表现
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受限,不能平卧;或夜间睡眠时突发胸闷、气急坐起来。这时旁人常可发现患者呼吸急促、端坐位、不能活动、口唇发绀、大汗淋漓、咳粉红色痰、脉搏细而快、紧张或烦躁不安、血压升高、脉搏加速超过次/分.这就高度提示可能是急性左心衰竭发作。
(三)自救和救助
应让患者安静休息,半卧位,两下肢随床沿下垂,必要时可用胶带轮流结扎四肢,每一肢体结扎5分钟,然后放松5分钟,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限制饮水量,有条件可立即吸氧,不可随意给药。医院救治。家中如有测量血压的设备应测量血压,血压高的患者可给硝酸甘油舌下含服1粒或2粒。
(四)杜绝错误做法
应该注意自我镇定,紧张不安会使交感系统兴奋,使血压上升、症状加重。原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中可能备有治疗的药物如利尿药、降压药,不建议在未明确状况之前自行加用药物,可能会加重病情。
有时急性心力衰竭可以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首发症状.尽快的就诊有利于医务人员尽早发现合并存在的临床状况,提高救治的合理性。
五、心动过速
(一)原因
心动过速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根据来源不同可以区分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多为发作性。可以见于心脏自身的疾病,如心脏扩大、旁路传导致折返等,也可见于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全身疾病。
(二)表现
突然发作的心悸感,心跳超过次/分,多伴有小便次数增加,可突然终止。也可以无突发突止的特点,表现持续的心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贫血引起的心悸多为持续性,休息等情况下也有明显的心悸感。如为室性心动过速多合并有血压下降.可进展为心跳骤停。
(三)自救和救助
对于任何初发的心动过速.均应尽快就诊.很多人在发作时简单的心电图检查就可以明确发作的类型及可能的病因,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医院就诊作心电图检查。
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有突发突止的特点。已经明确诊断的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自救:深吸气后屏气用力做呼气动作或深呼气后屏气用力做吸气动作:刺激咽喉部诱发呕吐反射等常可终止发作。
(四)杜绝错误做法
对于反复发作的心动过速.最重要的是明确诊断,并作相应的处理。因为绝大多数的发作均无严重后果。因此很多人从未就诊.延误了诊断的机会。同时部分折返性心动过速可以治愈。也因此失去治愈的机会。
六、期前收缩
(一)原因
期前收缩又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是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根据来源不同可以区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可以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如发热、剧烈运动后、大量饮用咖啡、浓茶。
(二)表现
突然发作的心悸感,心跳及脉搏不整齐,绝大多数情况下因早搏后代偿间期,可有明显的心脏停跳感,有些情况下,如饱餐、平卧位等使感觉更加明显。
(三)自救和救助
对于任何初发的早搏,均应尽快就诊,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明确发作的类型及可能的病因。对于有发热、疲劳等诱因者,诱因解除常可自行缓解,切忌自行服用药物,因治疗早搏的药物本身也存在导致早搏的风险。
(四)杜绝错误做法
既要避免发现早搏以后过度紧张,造成焦虑不安,影响生活质量,又要避免轻视早搏的后果,贻误治疗时机,忽视需要救治的基础疾病。
七、心动过缓
(一)原因
心跳缓慢常见于长期服用药物者,如高血压患者服用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心力衰竭患者服用洋地黄。也可因心脏自身兴奋性下降、传导阻滞而突然发生心率缓慢,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在胆道感染、高血钾时也可表现为心动过缓。
(二)表现
突然发作的心悸感,心跳缓慢可伴心律不齐,根据心率减慢的程度可以表现为黑隙发作、阵发性头晕、晕厥,甚至猝死,长期持续、缓慢发生的心动过缓可无症状。
(三)自救和救助
任何突然发生的心动过缓伴有症状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自救的要点在于尽量避免跌倒发作,防止突然意识丧失导致的外伤、交通事故,尽量平卧休息,呼叫急救中心。
(四)杜绝错误做法
避免单独活动、自行去就诊导致意外发生;不要自行服药以免进一步加重病情;也不是所有的心动过缓都有临床意义:对于没有心脏不舒服的人,脉搏在50~60次/分,这种窦性心动过缓多为生理性,即为正常现象,不用担心会影响健康,也不用治疗,但应该在医生检查后确定。
强调心脏疾病的预防,预防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跳骤停应注意以下方面:
1.定期体检所有人都应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中年人。中老年人在常规体检时如发现高血压、心界增大、心电图异常等,应进一步检查,增加血流变、血脂、血糖检验,心脏彩超和动脉检测、动态心电图项目,以明确病因及时治疗。
2.戒烟吸烟者的冠心病发病率较不吸烟者高3.6倍。吸烟与高血压、高胆固醇有协同作用,可以使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性成倍增加。
3.平衡膳食多吃粗粮、蔬菜和新鲜瓜果,控制甜食,低盐饮食。少吃煎炸熏烤和腌制食品,用餐不宜过饱。
4.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适量运动、心态健康、控制体重。
儿童白癜风有哪些症状北京有没有专业看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