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房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不断发表,欧美和亚太也更新颁布了多部房颤相关的指南和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共同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在吸收欧美指南精神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在这房颤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及专家认识,形成了《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关于房颤的临床评估,文章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症状:房颤引起的心室率异常是产生症状的重要原因。心悸、乏力、胸闷、运动耐量下降是房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房颤引起心房功能下降,心排血量可下降15%或以上。已有心功能损害者,如心室肥厚和扩张、心脏瓣膜损害、陈旧性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等,则对心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常是诱发和加重心衰的主要原因。器质性心脏病发生房颤的症状较重,当心室率次/min时还可诱发冠心病患者心绞痛、二尖瓣狭窄患者急性肺水肿、原有心功能障碍患者急性心衰。心衰并存房颤,则房颤是引起心脏性死亡和全因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初发和阵发性房颤,心室率异常所引起的心悸可能是主要表现,持续性房颤则多为运动耐量降低。
房颤引起心室停搏可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发生黑矇、晕厥。阵发性房颤反复发作和终止引起窦性静止是心室停搏的重要原因,心室搏动间期达3s或以上可引起黑矇或晕厥。
持续房颤伴发心室停搏,多在夜间发生,与迷走神经张力改变或使用抑制房室传导的药物有关,如清醒状态出现多次3s以上的心室停搏,可能与房室传导阻滞有关,可伴有较明显的症状。如果持续房颤患者出现一次或多次至少5s的长间歇,则应起搏治疗。
房颤并发左心房附壁血栓易引起动脉栓塞,其中脑栓塞最常见,是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患者,其脑栓塞的风险高出正常人17倍;非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患者高出6倍;80~90岁人群中,房颤导致脑栓塞的比率高达23.5%。房颤持续48h以上即可发生左心房附壁血栓,左心耳是最常见的血栓附着部位。持续性房颤恢复窦性心律后左心房的功能需4周以上才能恢复,在此期间仍有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和引起栓塞的危险。
房颤可致患者入睡困难和心理困扰,也需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EHRA建议使用EHRA症状评分评估房颤患者症状的严重性(表2)。无症状性房颤也可导致诸如卒中和死亡等严重后果。
体征:房颤患者的体征包括脉律不齐、脉搏短绌、颈静脉搏动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节律绝对不规整等。
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过程中,心室律突然规整应考虑:①恢复窦性心律;②演变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或心房扑动(房扑)呈2:1或4:1下传;③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或非阵发性交界区性心动过速;如果使用了洋地黄类药物,应考虑洋地黄中毒。
实验室检查
房颤初始评估时应重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fowgm.com//kcyjg/2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