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究竟是怎么回事?

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形容疾病一旦病入膏肓十分危重。现代解剖学看,肓之上,膏之下,是心包的脏层与壁层。

古代医学落后,一旦累及心包便是不治之症。现代医学“病入膏肓”已不再是诊治禁区,但本例“心包炎”入院5天发生死亡,特回顾。

病例介绍

▎主诉:42岁女性,发热7天,胸闷、憋喘5天。

▎现病史:7天前受凉后发热、体温8.℃、5天前出现胸闷、憋喘、心前区疼痛,活动、平卧时重,伴咳嗽、黄痰,CT示大量心包积液。

▎既往史:平素体健、无特殊疾病、用药史、无烟酒史。

▎入院查体:体温7.8℃、心率19次/分、呼吸4次/分、血压/86mmHg。急性病容、憋喘貌、端坐位、颈静脉怒张。双肺闻及湿啰音、心界扩大、心音遥远、律规则、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轻度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6.0×/L↑、血红蛋白12g/L、血小板×/L、中性粒计数22.7×/L↑、中性粒百分比86.40%;CRP.00mg/L↑、铁蛋白.20ng/ml↑、血沉6.00mm/H↑、降钙素原1.7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9.5ng/mL↑、肌红蛋白.56ng/mL↑、肌钙蛋白10.ng/mL、BNPpg/mL↑、血浆纤维蛋白原5.4g/L↑、D-二聚体12.6mg/L↑、尿隐血1+尿蛋白1+。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T波低平、多导联PR段压低、aVR导联PR段抬高。

▎胸部CT:心包大量积液、双侧胸腔积液、双肺多发炎症、多发增大淋巴结。

▎心脏超声:射血分数(EF)4%、右室扩大肺动脉高压(重度)三尖瓣反流(大量)心包积液,见纤维条索状回声。

心包穿刺引流血性浑浊积液。心包积液化验:李凡他试验1+白细胞*/L↑(≤00)见少量多核细胞、单核细胞;腺苷脱氨酶28.6↑U/L(4--25)、总蛋白67.g/L↑(0--25)、乳酸脱氢酶U/L。

涂片未找到细菌、抗酸杆菌,普通培养五天无细菌、真菌生长;心包积液CEA、AFP无异常;脱落细胞学见多量中性粒细胞及少许间皮细胞,未见异型细胞。

完善化验,抗链球菌溶血素O.00IU/ml↑、类风湿因子12.IU/mL、合胞病毒等抗体阴性、结核杆菌抗体阴性。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结果阴性;血CEA、AFP、CA、CA15-、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无异常。

血培养五天无细菌、厌氧菌生长。痰细菌涂片示正常菌群,找到革兰氏阴性杆菌,未找到抗酸杆菌、真菌;痰培养无细菌、真菌生长。

鉴别诊断1.感染性心包炎:患者发热,血象、炎症指标、降钙素原升高,心包积液为渗出液,虽血培养、心包积液未培养出阳性结果,感染性心包炎不除外。

2.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积液量多时可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有午后低热、乏力、夜间盗汗,少数亦有高热。有些合并肺结核,可有咳嗽咳痰,心包积液腺苷脱氨酶45U/L。患者无结核病史,影像学不支持,结核抗体阴性,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结果阴性,腺苷脱氨酶<40U/L,不支持。

.肿瘤性心包炎:患者胸腔多发肿大淋巴结,心包胸腔积液为血性,但积液及血肿瘤标记物无明显增高,积液未查见异型细胞,影像学未查见占位,肿瘤证据不充分。

4.代谢性心包炎:化验检查不支持尿毒症、甲减、痛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代谢原因所致心包炎。

治疗、转归

予心包穿刺引流、抗感染、强心、利尿、逆转心肌重构、抑酸、营养心肌等治疗2天,仍发热,白细胞、CRP、BNP无下降,心肌酶、转氨酶增高,血小板进行性下降。

病例特点1.中年女性,持续发热,炎症指标、降钙素原增高,白细胞明显增高,淋巴结肿大。

2.多发性浆膜炎。

.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持续增高,心力衰竭。

4.咳嗽、咳痰、肺动脉高压、低氧血症。

5.转氨酶增高,低蛋白血症。

6.尿隐血+尿蛋白+。

7.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进行性减少。

8.追问病史,手指有遇冷变白变紫雷诺现象。

由此可见疾病累及多器官系统,疑诊自身免疫疾病。

完善抗核抗体滴度1:↑(滴度1:)、nRNP+++、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Ro-52抗体+++、免疫球蛋白G2.0g/L↑(7-16)、补体C40.07g/L↓(0.1-0.4)、补体C0.90g/L(0.9-1.8)、抗双链DNA抗体阴性。

抗SM抗体是诊断SLE标记抗体之一,特异性高;抗nRNP抗体代表SLE活动,+++提示重要脏器损害;抗SSA抗体(+)提示合并干燥综合征;补体C、C4低下提示SLE活动;根据EULAR/ACRSLE新分类标准,诊断SLE。

予甲强龙、羟氯喹、人免疫球蛋白、波生坦等治疗。入院5天患者急性左心衰发作,心率次/分,血压86/46mmHg,血氧饱和度80%,后出现呼吸浅慢、心率血压进行性下降,经抢救无效死亡。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以产生自身抗体和形成免疫复合物为特点,是一种多系统及脏器损害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1.心包炎:SLE最常见心脏受累部位。急性受累表现为浆液纤维性或纤维性心包炎,慢性者以纤维性多见。多发生在疾病初发或疾病复发时,1%的SLE患者以心包积液为首发表现。可有心前区或胸骨下不适,伴发热、心动过速。心脏压塞和缩窄性心包炎罕见。

2.浆膜炎:半数以上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出现多发性浆膜炎,包括中小量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心肌损害:10%患者有心肌损害。表现为气促、憋喘、心前区不适、心律失常,严重者发生心力衰竭。心脏超声可见弥漫性、区域性、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严重时出现心腔扩大、EF下降。

4.疣状心内膜炎(Libman-Sack心内膜炎):病理表现为瓣膜赘生物,常见于二尖瓣后叶的心室侧,且不引起心脏杂音性质的改变,但可以脱落引起栓塞,或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5.冠脉病变:SLE可累及冠脉,表现为心肌缺血和心电图ST-T段改变,甚至出现急性心肌梗死。

6.狼疮性肺炎:表现为发热、干咳、呼吸困难,听诊双肺底湿罗音,动脉血气低氧血症,X线双肺片状浸润阴影,肺功能检查提示严重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下降,预后较差。有时与肺部继发感染难鉴别。

7.肺动脉高压(PH):10%-20%SLE存在PH,表现与其他类型PH类似,包括活动后气短、心悸、晕厥、胸痛和咯血等,是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SLE导致PH机制包括肺血管炎、雷诺现象、肺血栓栓塞、广泛肺间质病变及因左心受累所致。

8.消化系统:0%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40%患者血清转氨酶升高。

9.血液系统:活动性SLE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常见。血小板减少与抗血小板抗体、抗磷脂抗体及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有关。约20%患者有无痛性轻或中度淋巴结肿大,病理示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

10.肾损害。

11.皮肤与黏膜、眼底、肌肉骨骼、神经精神系统受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等。

12.狼疮危象:危及生命的急重症SLE称狼疮危象,主要包括:急进性狼疮性肾炎、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缺乏症、心脏损害、狼疮性肺炎或肺泡出血、狼疮性肝炎及血管炎。

总结

1.心包炎是心内科常见疾病,感染、结核、慢性心肾功能不全、肿瘤、药物、自身免疫疾病等原因,需逐一排除。

2.心包穿刺对病因鉴别诊断很有意义。

.心包炎及积液病因诊断应重视伴随症状及指标,本例心包炎及积液是全身结缔组织疾病表现的一部分。

4.心肺是SLE常累及的靶器官之一,可以循环呼吸症状收入心内科,一旦累及心肺,预后差。

5.狼疮危象足以让临床医生谈“狼”色变,早期忽视疾病信号或治疗不充分会错失救治时机。更好的认识疾病,嗅觉再敏锐一点,行动再迅速一点,也许能挽救生命。

本文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本文作者:医海采撷

责任编辑:董小雯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End-

更多医疗资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fowgm.com//kcyhl/215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