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皮肤病最好的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6/6508755.html

在第二十九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GW-ICC)上,针对房颤的抗凝治疗及导管消融治疗在国内外指南中的地位等问题,医脉通对上海交通医院刘少稳教授进行了专访。

▲刘少稳教授接受专访

医脉通采访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医脉通:

刘教授,您好!近日,《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正式发布,与版相比,新版本有哪些变化呢?

刘少稳

教授

我们可以看到,房颤指南更新要比其他一些心血管疾病指南更新更加频繁,比如中国高血压指南历时8年才进行了更新,而房颤指南平均2~3年就会更新一次,国外房颤指南虽然4~6年才更新一次,但中间会发布“update”,也就是对部分内容进行修正。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相较于其他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大家对房颤的认识时间还比较短,在理解和治疗方面不如高血压等疾病成熟,因此,需要根据对疾病地认识逐渐加深而不断进行修订。

与版相比,新版指南在抗凝治疗方面有很大不同。过去认为,阿司匹林对于低危患者是有一定价值的,也就是低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既可以使用抗凝药物,也可以使用阿司匹林,或者不进行抗凝治疗也可以。但是,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目前认为阿司匹林在房颤治疗中没有地位,因此,推荐等级由原来的IIa/IIb类降为了III类。可以说,阿司匹林在房颤抗凝领域的地位变化非常快。

另外,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地位的变化也比较大。早在年的指南中就已经对NOAC进行了推荐,但在近两年的指南中,NOAC的地位明显上升,这主要是由于循证医学证据不断积累,认为NOAC的有效性不劣于甚至优于华法林,而且更安全。因此,国外指南建议,如果NOAC可及,首选NOAC。从循证医学证据的角度来讲,我国指南也应如此推荐。但考虑到我国国情,指南建议,在综合考虑后,如果NOAC可及且负担得起,首选NOAC;反之,首选华法林。

医脉通:

在房颤抗凝治疗方面,新版建议有哪些推荐呢?

刘少稳

教授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阿司匹林已被降为III类,也就是说阿司匹林对患者甚至是有害的。之所以要反复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国内很多房颤患者仍在应用阿司匹林。作为一名医生,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是帮助患者,底线是不能对患者造成伤害,因此,医生应牢记阿司匹林对房颤患者无益甚至有害,房颤患者即使不进行抗凝治疗,也不应使用阿司匹林。另一方面,NOAC的地位不断提高,其适应证范围也不断扩大。

对于抗凝风险要如何管理,近年来的经验也越来越多。一些常见问题,比如,出血后应如何管理?是否需要继续使用抗凝药物?之前只是有专家共识,现在已有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对于小出血或出血不严重,在干预之后仍需要继续使用抗凝药物;对于严重出血,比如颅内出血,建议多学科共同评估出血原因,同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卒中风险情况,如果卒中风险较高,则建议换用另外一种抗凝药,另外可以适当减量。总之,这些内容都在不断优化。

房颤抗凝是房颤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点。改善患者症状,可以使用控制心室率的药物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但是,多年来的研究结果证实,想要真正改善患者预后还需要进行抗凝治疗,其获益远超其他治疗。数据显示,抗凝治疗可以减少卒中事件60%~70%,减少死亡率20%~30%。对于慢性病来讲,这种获益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因此,推荐积极抗凝。当然,我们都会担心抗凝治疗带来的出血风险,但抗凝是一把双刃剑,只要获益明显大于出血风险,就应该接受抗凝治疗。

总体来讲,国内的抗凝治疗还远远不够,需要借助学习指南的契机,不断普及这种理念。

医脉通:

在新版建议中,导管消融的地位是否有变化?目前房颤导管消融的临床应用,还存在哪些问题?

刘少稳

教授

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另外一种获益非常大的治疗方式就是导管消融。

导管消融真正用于临床还不到20年,其中,肺静脉隔离是房颤导管消融的核心技术。自年以来,指南一直将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作为导管消融的I类推荐;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甚至不需要尝试药物治疗,可以直接行导管消融,是IIa类推荐。

年以来的国内外指南,相较于以往指南主要有两点变化。

第一点变化是房颤合并心动过缓,也就是快慢综合征的处理。对于这类患者,以往指南建议安装起搏器,而新指南明确指出可先行导管消融以避免植入起搏器,是IIa类推荐。导管消融后,如果房颤不复发,大多数患者的心动过缓也会好转。在十几年前刚开始做消融治疗时,我们就曾经对这类患者尝试进行了导管消融,长期随访发现患者的预后很好。随着对疾病的认识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目前指南推荐这类患者首先尝试进行导管消融治疗,因为导管消融很可能同时解决两个问题,也就是说快速性心律失常好转,慢性心律失常也会随之好转。

另外一点变化就是心衰合并房颤的治疗。以往认为导管消融对于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可能有效,但是最近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导管消融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例如,近期的两项全球多中心随机研究均显示,与优化药物治疗相比,导管消融能够减少50%的全因死亡。因此,导管消融在这类患者中的地位明显提高。

总之,随着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如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心衰和房颤的关系,以及导管消融技术的进步,如三维标测技术等,导管消融的适应证会不断扩大。

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网站地址  http://www.fowgm.com//kcyhl/21659.html

当前时间: